扶貧是施政報告的重點,也是輿論的焦點,社會期望政府有長遠策略,在釐清結構性問題的基礎上,有視野、有決心及有措施認真處理,全面紓解貧富懸殊對社會的負面衝擊。
施政報告舊調重彈,認為只要經濟復甦,貧者的生活就會得到改善,卻漠視貧窮現象結構化的現實,不從社會福利長遠規劃的研究入手,只搞頭痛醫頭的短視式應變策略,面對未來經濟與社會轉型,可以預見,貧窮問題將進一步惡化。
表面看,政府似有扶貧的「總體策略」,重點放在「投資教育,通過社會流動脫貧」。但當看清楚所謂的投資教育措施後,不禁令人失笑,也對長遠解決貧窮缺乏信心,對窮學生及窮孩子的前景難以樂觀。
較有短期作用的「清貧學生書簿津貼」計劃的定額津貼,全額與半額分別增加至一千元與五百元,算是有數的德政。但在學習資源的配合上,窮孩子需要較多的輔導及課外活動支援,卻一概欠奉;這些孩子更因殺校威脅、教師人數持續削減,而處於弱勢位置,學習問題會進一步惡化。
值得注意的是,在知識型經濟大環境下,升讀大學,通過高學歷以增加就業的競爭力,是窮孩子終極脫貧的主要出路,也是社會向上流動、避免跨代貧窮的關鍵元素。恰恰在此節骨眼上,大學新學制令爭入大學的人數由現時中七的三萬多一下子躍升為八萬之眾,機會更加渺茫。
最為人詬病的是,自資副學士學位收費高昂,以為可通過另類途徑繞道進入大學,卻因資助貸款的利息不低,四年下來,債台高築,即使跳入就業市場,單單還貸款的金額已難以負荷。為甚麼政府對窮學生不推行免息貸款?何文田賣一幅地,庫房進帳已高達百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