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入風雲:更大的舞台

香港對外交有興趣的朋友,其實目光不必局限在香港,因為香港是中國轄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任憑怎樣變、怎樣改,也不可能有自己的外交活動,這是體制的問題,不必多議。但對中國發揮外交的能力,香港可以發揮之處甚多,對於這一點,近一兩年,中央政府已經注意到,針對這個議題,也曾多次探討。

香港一百五十多年的殖民歷史,從來都沒有自己的外交活動,歷史使然,所以香港是沒有自己辦外交的機制與能力,到了九七年回歸之後,外交和軍事,都是由國家處理,特區政府也沒有這方面的活動經驗。但香港對國家拓展外交的最大貢獻,是人才和國際網絡,這些本來是因為經濟、文化、商業、社會等活動產生出來的產物,卻可以在中國外交活動上一展所長。

在一九八九年天安門事件之後,中國的外交遇上困境,在東南亞取得的突破,就是靠該地區的華商協助向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做工夫,最後在東盟會議上取得突破,自此,中國和東盟國家的關係發展一帆風順,這其實是最佳例子。

香港的商人,有廣泛的國際關係和網絡,這些關係和網絡,完全可以用到中國外交活動,而香港在國際專業範圍,包括醫學、法律、會計、建築等等,都有縱深的人脈關係,做到國際合夥人階層的,大不乏人。這些關係和網絡,也足為中國進行外交活動時所用。

所以真的有志於外交活動的香港人士,不必着眼於香港,中國是一個更大的平台可供發揮,尤其在建立中國發揮其國際話語權和軟實力方面,能用之處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