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西部大開發十周年。
建國以來,中國西部在經濟發展方面一直嚴重落後其他地區。過去有很多西部地區的人民為了尋求更好的生活,紛紛前往較富裕的沿海省份工作。而隨着中央政府積極開發西部,這情況在過去十多年間出現變化,西部的機遇不斷增加,工作機會也愈來愈多。
國家發改委的資料顯示,西部大開發十年來,西部地區經濟每年平均增長速度達到百分之十二,而主要宏觀經濟指標翻了一番。
然而,環顧近年內地工資與物價持續上升,成本增加,西部亦不能幸免,在提供廉價勞力上已經失去優勢,很多勞動密集型的生產活動,包括紡織品、家電和小商品等,都開始轉到孟加拉、越南和柬埔寨等地生產。有內地學者認為,以中國東部、珠三角或長三角地區過往的發展模式套用在西部開發上,是一個錯誤的想法,究其根本,是西部面積廣闊,環境不一,文化亦盡不同,不可能每一次都是照辦煮碗,就能簡單的使窮的地方富起來。
事實上,西部除公共建設不足外,其生態環境也極為脆弱。西部是黃河和長江等河流的源頭,森林、草原、濕地、湖泊這些主要的生態載體大多集中在西部,一旦西部過度開發導致生態環境出現問題,那全國的水質和植林都會受到影響,連帶全國可持續發展也無法實現。
為人民創富,西部固然有發展的必要,但必須要有周全的部署,中央政府必須採取不同方法,在平衡經濟增長和保護環境上多下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