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金:誇大投放 哄騙市民

政府欲以補貼哄騙市民購買私營醫療保險,說辭是:要令有能力以補貼價購買保險的市民離開公營醫療,選擇使用私營服務,從而減低公立醫院擁擠,縮減病人輪候時間。

堂皇說辭背後隱藏一個可恥事實:公立醫院擁擠,病人輪候時間長,並非由於有經濟能力使用私營醫療的市民肆意使用公營醫療所致,乃因政府對市民健康缺乏承擔。長期以來,公營醫療開支未及總產值百分之三,只及富裕程度相若西歐國家的三分之一,開支短缺達總產值百分之六;政府一直以香港奉行低稅制、負擔能力不如西歐國家為由,推卸把公營醫療開支增加至合理水準責任。

香港直接稅率雖低,但在政府高地價政策下,市民買不買樓,皆終生付出實質與苛稅無異的沉重代價。市民付出,讓大地主發大達,卻不獲他們應得的醫療照顧。如今政府不獨哄騙市民買樓,窮半生精力為大地主利益服務,更哄騙市民買私營醫療保險,向跨國保險企業這金融海嘯罪魁之一者年年進貢,且染恙仍不能停止奉獻牟利私營醫療事業。很明顯,政府沒有把普羅市民利益放在眼內。

有消息指,政府擬把為醫療融資預留的五百億元分二十五年使用,每年撥二十億元補貼市民購買醫療保險,亦即每年從這途徑投入的額外醫療開支,相等於本港一萬六千多億元總產值的千分之一稍多一點。如斯微薄投入,何以補救香港公營醫療開支與西歐國家相比所缺的總產值百分之六?

上述數據,足見政府投放只是九牛一毛,卻還要誇大其辭企圖過關,除「騙局」二字,實找不到更貼切字眼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