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深圳之轉變

深圳特區三十周年,代表一個時代的終結。特區的作用是以市場經濟來替代計劃經濟,這方面的示範和推廣作用,深圳應該說做得很成功,即使後來特區政策普及全國,全國的市場經濟改革成功有着其他地區的貢獻,但作為領先者,深圳功不可沒,而且在個別的產業和企業發展也頗見顯效。此所以深圳不僅在所有經濟特區中成績最佳,且在全國各大城市中,經濟增長也是名列前茅,在出口、外來投資、經濟規模均超越眾多省會,成為全國有數的領先城市,與北京、上海、廣州並列。

但是時代的終結,一方面是特區特殊政策再不可復現。中國世貿組織的國民待遇,不容許有地區差別,要求在統一市場裏公平競爭,今後深圳的進一步發展便是在開放公平的國內外市場競爭,沒有特殊的照顧。另方面,深圳經濟的基礎是飛地式的加工貿易,且過於偏重於短期經濟收益。經濟和出口高增長的同時,收入分配差距、公共服務不均等情況日趨嚴重。特別是金融海嘯之後,出口加工受到國際需求轉變和減少的影響而受挫,凸顯出原來的過於偏重經濟和短期利潤的發展模式面臨危機,而這種原來模式也與中央近年推行的科學發展觀大相矛盾。

於是,三十周年紀念強調的是扎根本地的產業發展,不是加工貿易。中央領導人所提倡的是包括經濟以外的政治社會文化生態綜合改革和發展,實際上是指科學發展觀的全面落實,作為全國的另一場示範和試驗,與原來的模式截然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