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領導人在視察深圳特區成立三十周年的時候說:「應當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不僅要推進經濟體制改革,還要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沒有政治體制改革的保障,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果就會得而復失,現代化建設的目標就不可能實現。」
內地自一九七八年後出現一個重大但非常清晰的變化,這就是國家的運作有一個明顯「緩急輕重」的政治智慧在其中。其時,改革的順序都是先易後難:先農村改革,後城市改革;先沿海改革,後內陸改革;先經濟改革,後政治改革。而「先經濟後政治」的好處,就是讓第一階段的經濟成效為第二階段的政治改革創造有利條件。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內地改革風潮火熱蔓延,然而,有人發現經濟改革在未竟全功的情況下,已經出現叫嚷推行政治改革的聲音。有人認為,由於要求政治改革雷厲風行,致使改革派與保守派在改革問題上的角力,演發成一場政治危機,甚至破壞先期經濟改革的成效。
及至一九九二年,鄧小平南巡時發表講話,表示重新推進市場改革,並以深圳作為試點,得到若干保守派、地方利益、知識分子和海外輿論的歡迎,這樣才使社會集中精力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把經濟搞上去。故有人認為,改革開放在那時候才真正獲得啟動。
改革開放令中國具有小康社會的雛形,亦為未來政治改革創造條件。事實上,中央政府對政治改革一直抱有開放的態度,因為政治改革是為建立公平和諧社會必不可少的階段;現在時機成熟,再推政治改革,有必要如此這般驚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