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覆水難收放手一博

曾蔭權與余若薇的政改電視辯論是一場大騷,還未上演,政圈已經起哄,想不到一個小時的戲碼,連帶送上數之不盡的幕後製作花絮,似乎更有看頭。

泛民主派為了爭出位參與對辯,不同黨派間爭拗誰最能代表民主派,賣相慘不忍睹;那邊廂建制派也是吃不到的葡萄特別酸,工聯會及自由黨公開批評曾蔭權「厚公投薄溝通」及「當支持者無到」,想不到「曾余辯」既分化了泛民主派,也得失了建制派,的確非常惹火。

值得注意的是,中央對曾蔭權的出位行動也極感愕然,擔心會攪亂與普選聯進展順利的「溝通計劃」,所以人大常委范徐麗泰早前的厚此薄彼之說,可視之為對曾蔭權的不點名批評,認為「曾余辯」是撲火的危險行徑。

「曾余辯」是曾蔭權年內最重要的政治博弈,許勝不許敗。原來的構想是在政府總部安排辯論,曾蔭權有主場之利,保安問題也容易解決,倘若激進派發動圍堵會場,反而凸顯對手搞激,並非理性辯論應有之義,對爭取公眾更為有利。

曾蔭權身邊的顧問與公關人才肯定會為他度身訂造最有利的辯論環境及解決技術問題,最重要當然是充分準備各種論據與論點。余若薇口才辯術遠優於曾蔭權,毋庸爭議,曾蔭權只有最充分的準備,包括事前模擬訓練,才有望與她拉平。某種意義上講,打和可視作曾蔭權的勝利。

曾蔭權不習慣辯論期間回應公眾的提問,所以不設觀眾絕對是重要考慮,問題是機關算盡,卻未必能盡如官意。泛民與建制兩大陣營均有不滿,中央也極有保留,在眾說紛紜之下,加以媒體的推波助瀾,屆時引入觀眾或學者以及黨派代表的可能性不能排除。覆水難收,曾蔭權只能放手一博,豁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