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入風雲:心知肚明

有關最低工資對飲食業的影響,至今仍然爭論不休,而且有不少是糾纏在數據方面。曾經提出時薪二十元的張宇人最近就撰文,強調薪金佔食肆的成本高達百分之五十,而不是一些報告中引述的兩成或三成。

筆者不是飲食業界中人,不能說哪個數字最準確。食肆定位不同,價格各異,所以薪金支出佔總體成本不同的比例完全可以理解。一般而論,愈低檔次、收費取價愈廉宜的食肆,勞工佔成本的比例相對較高,但會否高至五成甚至以上,則很難確定。以茶餐廳為例,消費四十元,有二十多元去了人工支出,而張宇人建議二十元時薪水平,大概相等於一個工人一小時的薪金,即是說平均每小時顧客人數是等於員工人數。大家憑個人觀察,就可以有自己的結論,個別經營不善的食肆可能有此店員多過客的現象,但應該不是大多數食肆的實況。

數字交由統計專家去計,但理念上需要搞清楚,就算工資真的佔總成本一半來計算,那因為最低工資所增加的支出,理論上可以反映在價格之上,如果開支升百分之十,那價格就上漲百分之五;開支升百分之二十,那價格就上升百分之十。這個升幅是針對整個行業,即全港茶餐廳的成本都會上升,對生意是否有影響,就視乎需求曲線的彈性,香港人會否因為早餐由二十元升至二十一元,而在家沖奶茶和煮即食麵?

張宇人更提到一點:有兩成食肆長期虧蝕。實際數字可能真的是這樣,但不能不問一個問題:長期虧蝕仍然經營,其目的為何?食肆是否這樣財雄勢大,可以長期蝕本,原因為何?相信行內人心知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