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看今朝:勝負的另一刻畫

城中熱話,必定是市民磨拳擦掌、等待曾蔭權與反對派人士的政改電視辯論。

二○○七年的特首選舉論壇,不少人覺得曾蔭權之所以較為優勝,是因為辯論議題囊括他純熟的經濟問題、半純熟的民生問題,以及未純熟的政治問題,政治議題處理不佳,還可以用經濟議題搭救,他就可以取長補短,因而比對手略勝一籌。

惟今次辯論議題是關乎政改與普選的政治議題,當曾蔭權的對手是一個能言善辯的大律師,當特區政府面對站在政治道德高地的反對派的時候,當曾蔭權及特區政府的回應每每不是被模糊就是被中傷,那麼辯論到頭來會否只令曾蔭權出醜?他不怕未辯先輸嗎?

不過,有人認為,這場忽然的政改電視辯論,政府先贏一仗。因為曾蔭權只找反對派內某一黨派的議員做辯論,卻沒有邀請其他反對派議員,頃刻之間令反對派內部產生「酸溜溜」的味道。雖然有人認為曾蔭權厚此薄彼,有人認為獲邀的反對派人士「未夠班」出來辯論,然而,曾蔭權對反對派的不同待遇,造成反對派內部猜忌,比之「五區公投」時還要大。

有心人回想二○○五年政改方案出台時,政府在電視的港台時段播放曾蔭權的政改講話,當時就有人——包括今回被邀請辯論的反對派人士——批評政府違反《廣播條例》、利用大氣電波播放政治宣傳節目。有人猜想,今次政府不發放曾蔭權講話片段,而是以電視辯論節目方式,邀請當年罵得最大聲的人出來一起辯論,既堵「政治宣傳」的悠悠之口,還能借那人為政改方案宣傳站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