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炸彈不拆 車禍慘劇難了

儘管當局加強宣傳及打擊危險駕駛,仍然有不少司機鋌而走險。沙田大圍前日發生「醉爸爸駕車險釀滅門」事故,一家三口因為慶祝生日而外出消遣,酒足飯飽盡興駕車回家,充當司機的爸爸疑因不勝酒力而途中不自覺停車,妻兒亦倦極入睡,全家人「車廂當睡房」,引致尾隨車輛慌忙躲避,險象環生。司機最終被驗出酒精超標三倍半而被捕保釋候查,令「生日快樂」變成「生日最痛」。

這起樂極生悲的醉駕事件並未釀成車禍,堪稱奇迹。然而,幸運並非必然,飲酒切忌駕車。統計資料顯示,在二○○七年及二○○八年,本港分別發生七百多宗因醉駕引發的交通意外,自去年二月實施隨機呼氣測試以來,截至今年二月,一年間共發生二十九宗因醉駕引致傷亡的交通事故,期間警方為四萬八千多名司機進行隨機呼氣測試,有二百六十七人因酒精超標被捕,顯示酒後駕車問題依然嚴重。舊患不去,新患又來,本港近年出現司機濫藥後駕駛現象,且愈演愈烈,這比其他危駕現象更可怕,對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威脅亦更大。

為甚麼危駕、醉駕及濫藥駕駛禁之不絕呢?為甚麼有那麼多的司機以身試法呢?根源在於當局有法不依、執法不嚴,而司法機構慈悲為懷,對肇事者總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更令阻嚇效果大打折扣。世不患無法,而患無必行之法。「東方報業民意調查」顯示,三成受訪市民批評當局執法不嚴,難打擊危駕;三成六認為司法機構量刑輕,欠阻嚇力;還有兩成認為,層出不窮的交通亂象,令香港不再是安全城市。

交通事故之所以發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司機駕駛態度不佳固然是主要因素,而交通安全設施不配套也難辭其咎。同樣在沙田,日前發生一宗小巴與的士攔腰相撞慘劇,釀成重大死傷。據了解,事發現場在過去兩年間已發生多宗事故,本來是交通黑點,但運輸署非但沒有加強道路安全設施,防止悲劇重演,反而掉以輕心,在一次道路改善工程中拆走衝燈快相機。正如立法會議員批評,肇事地點是繁忙的十字路口,竟然連「裝假狗」的燈箱亦沒有裝上,等同連稻草人、紙板警察都沒有,司機的警惕性大減,終於釀成意外。

肇事小巴上沒有安裝安全帶,乘客如「炮彈飛人」被拋出車外,是釀成重大傷亡的另一個原因。其實,數年前本港已通過一項法例,規定乘坐小巴必須扣上安全帶,但莫名其妙的是,當局只要求新登記的小巴配備安全帶,對舊款小巴卻沒有強制要求,結果出現「一車兩制」的荒謬情形。目前,全港仍有多達四成半、亦即兩千多部小巴未有安裝安全帶,而按照現時換車速度,至少要十年時間才能全面更換。

明知小巴未配備安全帶易釀成重大傷亡,當局卻長期坐視不理,根本是草菅人命。業界人士指出,舊款小巴安裝安全帶成本較高,業界無能為力,希望政府提供資助,惟當局一直迴避。諷刺的是,當局這幾年一再資助巴士公司更換節能效果較好的歐盟新型車,這不能不給人一個印象:在當局眼中,環保似乎比人命更重要。當然,當局並不是真心關注環保,不過是迎合環保潮流,做騷而已。

缺少安全設備的馬路,有如一隻隻張開血盆大口的老虎;缺欠安全帶等設施的交通工具,有如一個個流動的道路炸彈。多少輪下亡魂,多少家破人亡,多少妻離子散,那殷紅的鮮血、那聲嘶力竭的哀慟、那支離破碎的車禍殘骸,難道還不足以驚醒當局麻木的神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