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加力遏樓泡 為何獨欠房產稅

近日內地掀起新一輪樓市調控,二十多個城市紛紛加強限購限貸,對食慣辣招的買家及炒家阻嚇作用難料,但歷史事實證明,這些措施對遏抑樓市可謂治標不治本,而威力更大、影響更廣的房產稅,卻一直只聞樓梯響!長此下去,樓市高燒不退,中國經濟風險必然大增。

回看月初舉行的「兩會」,中央領導人強調「房子是用來住,不是用來炒」,言猶於耳,一線城市即見加辣行動,主打限貸,北京新業主要付上六成高比例首期,在不同地域樓市溫度兩極化之下,去庫存政策持續,調控措施對低線城市,依然抱隻眼開隻眼閉的態度,結果是投機資金集體下鄉,三、四線城市今年首兩月住宅銷售面積較去年勁升三成六,在全國樓價升幅排名,也繼續名列前茅。

無可否認,中國投資渠道選擇不多,長久以來,民間藏富不是跑去炒股就是炒樓,兩年前A股爆煲,公仔紙賭場輸怕了,磚頭就更變得有價有市,加上低息及流動性充裕推波助瀾,樓市想壓也壓不來。當局本來或可藉開徵房產稅,釜底抽薪打擊投機炒賣,可惜經過漫長討論,卻一拖再拖。無疑,開徵房產稅茲事體大,衝擊各階層的利益,令這劑壓抑投機的特效藥,一直議而不決,長期停留在研究階段。

顧名思義,房產稅是以房屋為徵稅單位,按房屋價值或租金收入為依據,向產權持有人徵收的一種財產稅,可以即時令樓市投資成本增加,壓抑非自住需求,有專家估算若全國實施,按百分之一稅率計,國家每年來自房產稅收入便達一萬六千億元,大大有利於改善財政。

對於房產稅束之高閣,究其原因,與目前內地經濟外強中乾不無關係,在穩增長的大前提下,一旦樓市反應過大,下瀉過速,支撐經濟的最後支柱被推倒,後果固然難以預料,更有可能觸發複雜的政治利益交割。長久以來,無論是透過正途抑或貪腐,地方官員以低價得到土地房產的好處,已被視為職位附帶利益,變相成獎勵工具。在這情況下,強推房產稅無疑會直接衝擊其利益,何況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能否貫徹執行,也是一大問號。

事實上,樓市泡沫有擴散全國迹象,開徵房產稅已事不宜遲,即使初期限定在較狹窄的範圍,以較低稅率起徵,相信對投機亦會具阻嚇作用,否則放任樓市繼續癲狂,火燒連環船最終危及經濟,代價將難以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