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恐被深圳於兩年內趕過的預警餘波未了,本月初一項涉及中港區域合作的宏觀規劃上升至國家層面,亦引起政商界關注。國務院最新發表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研究制訂「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自有關建議曝光後,廣東省官員積極回應,且把目光放眼世界,目標是將粵港澳大灣區打造為能與美國紐約、洛杉磯等大灣區相比。
粵港澳大灣區由構想曝光至今,「粵熱港冷」的氛圍異常明顯,其實追源溯始,粵港澳大灣區的構想早於○九年有人提出,由廣州及深圳牽頭,旨在透過多方共同規劃,開展新一段高速經濟發展,即使建議上升至國家層面,粵港澳大灣區的定位,三地的獨立關稅區,以至是生態、交通等問題,料於未來由構思至落實的漫漫長路,仍有待逐一拆解。
事實上,內地近年時有涉及粵港澳大灣區的討論,而與香港同為特別行政區的澳門,亦較香港先走一步,去年已有跟進行動,將構建粵港澳大灣區列入特區五年發展規劃草案文本中。
相比之下,港府似乎危機感欠奉,自從粵港澳大灣區規劃構想上升至國家層次後,暫未見有高官公開提出要從速跟進,其掌握的社會脈搏,實與政商界憂慮香港被邊緣化,有很大的觀感落差。
再說部分高官的「大香港心魔」,勢必是未來多方合作的絆腳石,莫非有人仍然沉醉於過去國際機構的競爭力排名多次位居榜首,就可以滿足於現狀,對於粵港澳大灣區構思愛理不理?
正所謂「潮流講融合」,一加一大於二,甚至等於三的追求下,非建制派對於中港融合嗤之以鼻,參與國家發展就是「被規劃」的心魔,除了窒礙社會開放討論,亦隨時令港府部分高官少做少錯,避免走入泛政治化的泥沼,如機遇一過,「嬌慣」的港人只會自招惡果,怨不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