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跑數推地 樓市畸象難扭

港府公布新財政年度賣地計劃,共推二十八幅住宅地皮,可建一萬九千伙住宅單位,連同兩鐵項目的八千伙,表面數字亮麗,更屬近年高位,但細看地皮分布、供應來源及樓市實況,也難免令人懷疑能否遏抑樓價,根治供求失衡問題。

綜觀最新賣地計劃,續予人「跑數」之嫌,事關從已知「熟地」的私人住宅項目作初步估計,未來五年私宅單位年均落成量約兩萬伙,較過去五年的年均落成量大增約七成,帳面數似乎不錯,但無可否認,政府一定程度上雖可掌握賣地數量,卻難以完全控制發展商的賣樓推盤速度,這也說明土地供應多寡與單位短期供應沒有必然關係。

從另方面看,新財年鐵路項目約有八千伙,相比起本財政年度約四千八百伙增近逾六成,考慮到市建局下個財年將推出的四百八十伙單位,以及啟德地已佔去整體地皮逾三成等因素,正反映出新財年賣地數字明顯「經過修飾」,長遠供應仍是難題。

值得關注的是,在新增的二十幅地皮中,已有八幅是來自啟德發展區,也是市區所剩無幾的罕有靚地,往後供應恐無以為繼,加上啟德地皮價格早被中資財團搶高,意味未來啟德地價縱使不升,也很可能居高不下,對整體市區樓價間接發揮承托作用。

事實上,政府鬧地皮荒已非今夕之事,近年賣地除吸引本地發展商外,更引來內地發展商注目,啟德地皮做價迭創新高可見一二,折射出香港地價及樓價陷於騎虎難下的困局。發展商出手勇進自有其商業考量,所謂羊毛出自羊身上,未來該區地皮既成囊中物,樓價定價權自然亦手到拿來。

無可否認,港樓價格與人均收入不相稱人所盡知,而影響樓價的主因不外乎供求關係、經濟環境,以及息口去向等。雖然港府近年努力跑數,不斷將港鐵沿線項目「入帳」,營造整體私樓供應數字看似達標,但實際上需求增速比供應增速更快,事關本地投資者及用家眼見近幾年樓市大漲小回,加上人民幣貶值預期及內地限制走資浪潮下,港樓成為內地資金另類投資保值工具,結果無論是樓價甚至地皮,在「需求多、供應少」下,造就樓價易升難跌的格局。

港府調控樓價可謂有心無力,辣招嚴重扭曲了市場,加上近年提出發展的填海、改劃土地、發展郊區地段等措施,皆受地區或環保人士力阻,即使能成功衝關,到真正落實亦曠日持久,短期內實難以扭轉樓價嚴重「離地」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