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逾23年,作為內地與國際的橋樑作用大為褪色,經濟亦由「外向型」逐步過渡成「內向型」,不論進出口貿易、旅遊消費,乃至金融及其他專業服務,皆離不開內地扶持。隨着美國總統特朗普決意在「最後的瘋狂」中狙擊中國,必然會留下不可逆轉的「新冷戰」困局予拜登接手,相信香港營商環境、經濟前途和國際地位將被重塑,以往既定思維須盡快轉變,才能適應嶄新局面。
過去幾年,香港總出口佔比中,內地穩佔五至六成份額,成為最大出口市場。同時,在股市互聯互通啟動下,內地資金成為最活躍的非港資參與者。近年大量中國企業轉赴香港上市,令中國因素對香港金融業的影響力正處於史無前例的高水平。
隨着中美朝向決裂方向,去年特朗普開打「香港牌」,必然會衝擊香港的國際角色,擺在眼前的現實是內地成為香港經濟最可靠支持。誠然,香港是內地特區乃客觀事實,面對外來危機,兩地加強融合是正路兼現實的應對之途,可以預見未來10年、甚至下一代,香港經濟只會更依賴內地政策支持。
如是者,香港名義上仍是國際金融中心,實際上更貼切的形容是內地境外金融中心,也是內地資產定價中心,由中企和中資成主要參與者,港股表現更多取決於內地經濟景氣。除金融業外,中資正加速滲透香港各行各業,這為香港帶來資金的同時,亦必然帶來競爭和取締,港企得認清大環境,從新形勢中尋找生存空間,別被過往習慣絆倒。
不過,香港更大的挑戰在於「裏外不是人」!皆因內地未來將主力靠「內循環」支持經濟運轉,人均收入上升,財富增長,本土品牌興起,在政策力谷內需市場下,對外商品和服務需求或相對減少。以消費為例,隨着內地消費稅下降,中港兩地消費差距拉近,貪便宜來港購物動力銳減,而隨着內地開放市場,更多海外品牌可直接到內地經營,不用來港也能買得心頭好,足見內地對港貨和服務需求未來也不無變化。香港若繼續沿用過去20年飯來張口、但求就手、不思進取的態度來發展經濟,最終必被邊緣化。
今年一場世紀疫情,引發全球新、舊經濟大洗牌,資源重新分配,各經濟體之間的競爭,得踏上新的賽道重新出發,香港亦不例外。如無意外,世界必然會分裂為「兩大陣營」,或許香港的僅餘價值在於金融成熟,能為區域打造新統一貨幣,亦是在科技發展大落後下的唯一巨大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