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須自強 港角色重新定位

中國將今年經濟增長目標定在百分之六點五,看似平穩,但在經改困難及外圍充斥不明朗因素下,其實是一個不容易的任務。除了要堅持供給側改革外,內地還須進一步開放金融市場,引入競爭,致力推動創新科技。大如中國也在求變,回歸近廿年的香港,在區內所擔當的角色亦自必然有所轉變,現在也是時候放下包袱,在經濟發展上尋求突破,免被時代洪流淘汰!

談及今年的經濟重點,內地召開的兩會強調將重視質量效益,換言之是寧願放慢一點步伐,換取提升經濟質素的空間。偏偏在經濟轉型的關鍵時刻,美國新一屆總統一改全球化潮流,並在貿易政策上針對中國,為今年的經濟發展製造一個重大挑戰。

在中美貿易問題上,中國錄得多年順差,美國則一直赤字,成為了美國人長期要求人民幣升值的藉口,兩國貿易問題是非難辨,但說到底中國做了多年「世界工廠」,也不能將所有責任諉過於人,刻下只有更加決心落實推動經濟轉型,加強自主研發和創新科技發展,才不會再被人牽着鼻子走。

痛定思痛,但經改路不平坦,內、外形勢充滿變數。今年首兩月,內地經濟數據參差,進出口貿易及製造業數據雖略有改善,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創十一年新低,反映內部需求動力減弱。要釋放內需潛力,改善民生,擴大消費是主要途徑,開放市場,引入競爭是大勢所趨,其中消費品關稅或會下降。就此而言,一直被內地消費者視為購物天堂的香港,又應該如何自處?

以往香港是中國跟世界接通的橋樑,但近年經香港轉口到內地的貨量下降,香港作為中介樞紐的角色亦漸褪色。當中國市場進一步開放,香港的角色亦必須改變,如何融入華南地區的發展,更好地發揮在服務、專才、法律、物流和資訊方面的優勢,加強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合作,抓緊一帶一路機遇,都是重中之重。

若說中國經濟發展停滯是最大風險,那香港經濟故步自封、原地踏步就是最大隱患。金融產業是香港經濟的命脈,繼滬港通及深港通後,今年兩地將推債券通,印證內地進一步開放市場下,香港仍享近水樓台的優勢。可是不能光靠飲頭啖湯,香港經濟必須定位清晰,鞏固人才培訓、教育、市場基建發展,並在創新科技領域急起直追,否則當內地經濟成功轉型,市場全面開放,香港遭內地城市趕過,難再有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