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市場貨幣上周經歷五年以來最慘痛拋售潮,不同於去年六月的撤資,現下歐美股市亦從強勢回調,甚至港匯也逐步轉弱,資金泊回債券在內的避險資產。令人憂慮的是,美國退市只不過踏出了第一步,往後新興市場的前景將更為艱難。
上星期,滙豐中國一月份採購經理指數回跌至榮枯分界線以下,猶幸人行及時放水,使內地股市過去兩日反而幸免於難。惟中國作為新興市場的龍頭國家,其發展再度放慢,結果觸發投資者的疑慮加深。今次最大的風眼在阿根廷,其披索單日暴跌逾一成,龐大財政赤字加上資金外逃,使情況日益惡化,阿根廷披索一旦失陷,其他新興市場貨幣亦恐相繼如骨牌般倒下。
新興市場本來就相當容易受到衝擊,金融海嘯以來過於依賴美國寬鬆貨幣政策和中國高速經濟增長,一旦兩大支柱動搖,亦因此自食激進政策的苦果,面對舉債成本上升、貨幣大幅貶值、通脹不受控制等惡性循環。新興市場各自存在本身的政經問題,不是財政脆弱便是政局不穩,現在唯一自救之途是推進結構性改革,必要時需採取緊縮政策,以挽回投資者的信心。
新興市場金融危機頻發:九四年墨西哥、九七年亞洲、九九年巴西、○一年阿根廷……新興市場每隔數年便發生一次,有些接受了教訓,但同是阿根廷,重登新興市場第二梯隊後,不久又陷入財政混亂,經濟管理不善難辭其咎。
反觀中國外匯局多番強調有能力承受退市的衝擊,當美國放水時,中國收緊流動性;當美國開始收水時,中國則適時釋放資金。阿根廷與中國應對QE的方法,是值得其他新興市場分別視為反面和正面教材,勿見熱錢流入而沾沾自喜,須做好防禦措施,以免招架不住熱錢流走造成的震盪。
上次新興市場股匯大貶值發生於去年夏天,當時聯儲局主席伯南克剛發表退市路線圖引起市場恐慌,但隨着退市顯得左搖右擺,使危機未有擴散。不過,美國收水已由預言變為事實,中國製造業收縮更令一些供應原材料商品的國家,如巴西和南非遭池魚之殃。去年從新興市場流出的資金已高達數百億美元,今年初此趨勢料進一步加快。
國基會(IMF)上星期方調高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對整個新興市場的估計亦調高至百分之五點一,但當美國GDP增長也高達百分之三的時候,新興市場的風險與回報無疑被比下去,中國的吸引力已大不如前,更遑論其他發展中國家。然而,新興市場佔全球金融體系的比重已是大到不能倒,近日歐美股市未能獨善其身,美國今年餘下時間陸續縮減買債規模,將令情況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