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助功能淡化 金融定位成疑

據最新公布的經濟自由報告,香港連續二十年成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這些年正值中國經濟開放,對外貿易、金融投資需求最為殷切的時期,憑着自由這個要素,香港成功扮演了「協助者」的角色,坐穩環球金融中心之位。不過,隨着中國經濟改革步伐加快,自由已非香港所獨有,過去做得成功的「協助者」角色也走到盡頭,若繼續「食老本」,缺乏創新思維,以為優勢可延續,只是自欺欺人的愚昧。

中國經濟改革深化,市場開放速度加快,資金由流入改為流出,時移勢易的另一時代來臨,以往處處受掣肘的資本控制將更自由化,十年八載之後,經濟上與香港「一國一制」。香港一直引以為傲的法治,是支撐一個較為廉潔、高效、公平金融業順利運作的最重要精神,法治上講求制度的建立及守法精神的觀念,要做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可能要長年累月潛移默化。但上海自貿區就明確表示要針對法制的建立,即使短期內未必追得上香港,但最少踏出了重要一步,直接挑戰香港優勢,再配合財稅改革、金融基礎建設、適當的規管,自由化的元素,人才精英的匯聚,對香港的進擊實在是拳拳到肉。

過去二十年,坐上中國經濟開放的順風車,單是作為中國企業尋求資本的「協助者」,已足令香港股票市場坐大,來得太易的結果就是疏懶,毋須創新以求更多元化發展。股市獨大之下,在世界其他地方蓬勃的定息工具、匯率、期貨商品、利率、貨幣市場未能真正培育起來。隨着人民幣國際化持續推進,香港作為人民幣最大離岸中心,人民幣離岸結算,相關的交易、基金、債券及股票應運而生,被視為新一輪的金融機遇,香港確是飲了「頭啖湯」。據證監會資料,去年批出的香港註冊基金中百分之五十四是人民幣基金。目前人民幣實時結算中心系統平均每天處理四千億元人民幣交易量,但相對於股市,人民幣業務仍在起步階段,有待壯大,加上來自倫敦、台灣、新加坡等地的搶攻,要坐得穩不能再套用舊有思維。

另有人認為中國容得下兩個金融中心,上海跟香港可以並存,正如美國既有紐約,又有芝加哥兩個重要金融中心。目前,香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上海排第六位,上海未來勢將迎頭趕上之餘,同樣避不過定位的問題,芝加哥是全球最大的期貨商品市場,跟紐約各有強項,而上海和香港則同樣是以股權融資為主的市場,香港未來又何來優勢跟上海搶佔生意。無論如何,「協助者」角色正日漸淡化,未來是否要加快建設全方位的金融業,建立獨有既可面對環球又可面對中國的角色,已到一個迫在眉睫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