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分階層爭移民 堪嘆此地不宜居

水往低流,人向高處。趨利避害是人類的天性,如果說中東及北非難民洪水般湧往歐洲是為了逃避戰火,香港移民潮再起則是因為對前途悲觀絕望,寧願背井離鄉,尋找心中的樂土。

繼上世紀八十年代香港因回歸前途未定引發大規模移民後,香港再次興起移民潮。保安局數字顯示,去年共有近七千人成功移民外國,創下近年新高。有移民傾向或正在辦理手續的更多,有移民顧問公司指出,近年透過該公司查詢及申請移民的人數一直呈上升趨勢,去年平均每個月約有十四宗移民查詢,今年平均每個月增至二十宗,升幅四成,反映移民意欲顯著上升。

事實上,港府管治無能,經濟發展每況愈下,教育質素跌跌不休,房屋問題尾大不掉,醫療及食品安全事故層出不窮,加上環境污染嚴重,基建一拖再拖,簡直是生老病死皆不易,衣食住行樣樣難,市民產生移民念頭再正常不過。尤其是近年社會泛政治化,大小紛爭不斷,家嘈屋閉,幾乎沒有一日安寧,而去年的佔領行動更直接催生「佔領移民」現象。國際調查也發現,香港無論在全球「宜居城市」還是「最理想工作地」的排行榜,無不是江河日下,被新加坡、南韓等地後來居上。

與過去移民潮以中產人士為主不同,今次涉及社會各階層。中產及專業人士主要不滿教育質素、政治環境及房屋問題,以加拿大、澳洲、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為首選移民目的地,星洲、馬來西亞、泰國為次選,可謂到了不理好醜,但求離開的地步。不少商家也看淡香港發展前景,寧願舉家移居內地,原因是香港產業結構單一,港府服務效率低下,英雄無用武之地;反觀內地不少大城市銳意進取,優勢已逐漸超越本港,包括人才充足、原材料豐富、公共服務水準提高等。更有甚者,基層人士也有「不如歸去」的傾向,譬如有新移民女性因丈夫去世,公屋被收回,淪為無家可歸者,坦言內地社會保障已較本港寬裕,加上有屋可住,寧願返回內地生活。

曾幾何時,香港被視為黃金遍地,機會處處,成為無數內地居民心目中的天堂,不惜冒着生命危險也要偷渡來香港。今時今日,香港吸引力不再,不僅每日一百五十個移民配額用不盡,來香港讀書的內地學生也紛紛放棄即將到手的香港身份證,返回內地或前往西方國家發展。早前有人提議為單程證設立返回機制,引起熱烈反響,在在顯示中港兩地發展水平逐漸拉近,不少方面內地已經領先。

剎那間的光輝不代表永恒。香港在上世紀經濟起飛,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及國際金融中心,惟在歷史長河中,不過是一瞬而已。回歸十八年,亂足十八年,香港在墮落,周邊地區在發展,此消彼長。不論社會各階層爭相大逃亡,完全是一幅大難臨頭各自飛的末日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