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亂從來皆由人 偏好星洲何足奇

區議會選舉曲終人散,見證佔領效應下本土勢力抬頭、傘兵集團崛起,也見證社會撕裂非但未有緩解,反而愈演愈烈,政府管治固然更加困難,市民之間的好感亦跌跌不休。家和萬事興,家衰口不停,社會泛政治化不改,香港只能在沒完沒了的爭議中不斷沉淪。

港府施政無能,民望低企,早已不是新聞,而香港人對香港人的好感其實亦在一路下滑。一項最新調查顯示,去年中對香港人表示有好感的受訪者尚有百分之五十一,去年底跌至百分之四十九,今年中跌至百分之四十一,區議會選舉前更進一步降為百分之四十,創此項調查八年以來的新低。原因不難理解,去年香港爆發佔領行動,社會分裂為支持及反對的兩大派別,不少同學及朋友因政治立場分歧而割袍斷義,甚至一家人也發生齟齬,父子反目、夫妻不和並非罕見。一場佔領行動,不僅導致中港矛盾惡化,港人彼此之間的好感也逐漸隨風而去,獅子山下「拋棄區分求共對」的一幕,已成絕響。

佔領落幕近一年,社會撕裂的傷口仍在化膿流血。區議會選舉就是例證,在要求改變的口號下,不分是非、只問立場儼然成為選舉的新常態,造就一批無名氣、無樁腳、無資源、無政績的政治新鮮人脫穎而出,而不少在地區耕耘多年的資深議員則紛紛敗下陣來。愈激進愈有市場,議會本已烏煙瘴氣,今後只會更加不堪,新人未必有新氣象,帶來的可能是無窮無盡的亂象。說來悲哀,現在香港人對香港人的好感,已低於香港人對不少外國人的好感,如果黃藍情結不化解,港人之間反感加深,社會勢必淪為一盤散沙。

最有趣的是,在對外國人的好感調查中,香港人偏愛新加坡政府及新加坡人,對前者的好感高達五成六,對後者的好感穩居六成以上。香港同新加坡都是亞洲四小龍之一,都是城市經濟體,雙方亦是競爭對手。由於「瑜亮情結」,香港人過去對新加坡的威權管治相當反感,對新加坡人的「馴服聽話」也頗有微言。十幾年過去,星港兩地走上不同的道路,新加坡政府強政勵治,新加坡人也高度支持政府施政,結果新加坡政通人和,無論經濟發展、人均收入、教育水平、居住環境、空氣質素、國際影響力還是綜合競爭力等,樣樣都是後來居上。反觀香港天天搞政治,風風雨雨,紛紛擾擾,沒有人關心經濟同民生,以致各方面每況愈下,怨聲載道。民主的確是個好東西,但民主不能當飯吃,政客天天講民主,結果一人一票選特首爭不到,經濟民生問題亂如麻。

正如鄧小平指出,不管白貓黑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星港雙城競爭,一治一亂,高下立判,大多數人偏愛新加坡政府及人民絕對不是偶然。可惜隨着激進勢力壯大,香港要撥亂反正,恢復往日的寧靜,真是談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