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招挽救旅遊業 最怕又是走過場

上月發生的內地旅客被毆斃事件,不僅令香港旅遊業亂象再次暴露無遺,而且令飽受寒風吹襲的業界雪上加霜,港府拖到昨日才姍姍來遲宣布推出六項補救措施,看似有模有樣,最怕又是走過場,實際成效不能不令人懷疑。

今次推出的措施包括,海關將會加強執法和巡查,在紅磡、土瓜灣及大角咀等地區打擊違反《商品說明條例》的店舖;同時加強打擊零團費及「影子團友」等亂象,例如要求旅行社提交團友名單,一旦懷疑有影子團友會立即通知內地跟進等等。

遲到好過不到,當局肯出手治理旅遊業亂象,總好過繼續放任自流,問題是,這些措施並沒有甚麼新意,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無法從源頭上解決問題,到頭來恐怕又是淪為空談。當年發生惡導遊辱罵旅客等連串醜聞後,旅議會也曾煞有介事地推出十項指引,包括一團一導遊、導遊底薪制、記分制等等,結果旅遊業亂象不僅沒有減少,反而變本加厲,可見這些指引根本形同虛設。今次當局又將打擊影子團友及零團費的主要責任交給旅議會,始終改變不了「自己人管自己人」的弊端,其成效也就可想而知。

世不患無法,而患無必行之法。旅遊業亂象的根源在於低團費及零團費,內地兩年前實施的《旅遊法》主要就是針對這些亂象,可惜收效甚微,只要旅行社和旅客簽字同意安排購物行程,便可輕易避過法例規管,以致購物團非但沒有消失,反而愈演愈烈。更甚的是,近年影子團友日漸普遍,他們不僅負責強迫旅客購物,而且負責教訓那些「不聽話」的旅客,最後終於搞出人命。

顯而易見,內地組團登記制度亂七八糟,加上香港監管制度漏洞百出,這些問題解決不了,不管港府推出多少措施,終是無濟於事。旅發局數字顯示,目前只有約一成半內地團屬於團費較高的所謂「誠信遊」,其餘八成半都是低團費甚至零團費,在這種情況下怎麼可能不出事呢?海關針對珠寶店強迫旅客購物問題,日前首度引用《商品說明條例》拘捕涉案女負責人,雖然邁出了第一步,但相關店舖遍地開花,強迫購物無日無之,一次執法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只有持之以恒,加上「放蛇」執法,才有可能收到阻嚇效果。

歸根究柢,香港旅遊業亂象固然主要來自內地,而港府監管不力也難辭其咎。一直以來,當局總是將監管責任推給旅議會,自己袖手旁觀,連成立旅遊業監管局的計劃亦一拖再拖,令人莫名其妙。黃台之瓜,何堪再摘,隨着旅客人數持續下跌,旅遊及零售等相關行業本已叫苦連天,加上劏客醜聞不絕如縷,更是令業界陷入絕境。九月份零售額及零售量雙雙下跌,是○二年以來首見,而且低處未算低,更苦的日子恐怕還在後頭。曾經風光無限的旅遊業,如今淪落到如此地步,業界固然有責任,難道港府就沒有責任嗎?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