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出一項、跪低一項」,已成為港府最大的施政特色,尤其是教育政策進退失據,朝令夕改,既令人無所適從,更引起怨聲載道。
最近關於全港性系統評估(TSA)的爭議鬧得滿城風雨,面對部分教育界人士及家長要求取消的聲音,一直企硬的教育局局長吳克儉終於被迫讓步,聲稱將會成立委員會檢討,三個月內提交建議;他並重申系統評估不會匯報學生個人成績,也不會用作小六升中派位、學校排名或殺校的指標。
顯而易見,儘管教育局依然堅持不應取消系統評估,但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立場已明顯軟化,相關政策隨時以跪低收場。最諷刺的是,早前吳克儉還在強調系統評估是國際普遍做法,是評估學生基本能力的重要工具,香港作為先進國際都會,若取消系統評估是大倒退云云。詎料言猶在耳,便自打嘴巴,可謂狼狽不堪,醜態百出。
沒錯,作為評估學生基本能力的機制,全港性系統評估本是無可厚非的,這個機制已推出逾十年,過去幾年相安無事,直至近年才引起爭議,究竟是甚麼原因呢?歐美及日韓等先進國家也有類似機制,人家行得通,為何偏偏香港出現這麼多問題呢?答案其實很簡單,系統評估已經變質變味,與設計原意背道而馳。
雖然當局一直強調系統評估有「三不」原則:不會匯報學生個人成績,不會影響升學,不會影響學校排名。但實際上,在教育局的無形壓力及互相攀比之下,不少學校為了取得更佳的評估成績,往往瘋狂操練學生,造成沉重壓力,原本屬於低風險評估,結果變成高風險評估。正如教育界人士指出,因為操練系統評估而增加學校和學生壓力,不僅打擊學生學習興趣,更會影響學校原有教學目標和課外活動,甚至剝削學生的閱讀時間,根本得不償失。事實上,近年部分私立學校已相繼退出,足以證明系統評估愈來愈不受歡迎,當局一味扮鴕鳥,不過是自欺欺人而已。
有風方起浪,無潮水自平。系統評估的亂象和壓力正是教育局一手造成,惟該局反而將責任推給學校,擺出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姿態,導致問題不斷惡化,終於爆發最近的風波。如今教育局雖然已承諾檢討,但教育界認為當局並非真心解決問題,只是採取拖字訣,模糊問題焦點,可見爭議依然未能平息。
見微知著,系統評估荒腔走板,正是整個教育政策失敗的縮影。回歸後港府好大喜功,教育改革一浪接一浪,結果弄巧成拙,愈改愈亂,從母語教學到語言微調,從通識教育到學制改革,從系統評估到基準試,十多年來反反覆覆,兜兜轉轉,學校及學生固然無所適從,教育水平更是每況愈下。古人說,「凡學之道,嚴師為難。」教育政策顛三倒四,添煩添亂,既害了學生,也害了教師,更害了整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