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案經九牛二虎之力,終於過了立法會這一關,曾俊華逃過下台的劫數,特區政府也鬆了一口氣。但政治形勢變化日趨複雜,各種政治、經濟與民生困苦因素之互動,加上外部環境多變,全球經濟復甦後勁欠穩,政府民意支持度每況愈下,看守政府面對一些社會突發事件應對稍有差錯,情況隨時失控,「要打好這份工」,端的不容易。
現時特區政府領導層存在兩種心態,一種是「等收工」,希望在餘下年多時間內,不出大錯,一切結構性問題留待下屆政府處理,曾蔭權及曾俊華是這種心態的代表人物。
曾俊華在早前預算案辯論中表示,不能因一時的收入增加,「作出難以持續的承擔」,言下之意是「眼光注視目前的事,完成任內工作即可」。某種程度上講,九月前順利向合資格市民派發六千元現金,就可收工了。
另一種心態,是希望有所作為,即使是看守政府,對未來民生及經濟政策的推動有責任做好。事實上,公共政策有很強延續性,對未來會有影響,縱然政府換屆,但政府運作不能有一刻停頓,所以必須有謀劃長遠、持續促進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的政策。
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及一些局長是這種心態的代表人物。同樣是預算案辯論,與曾俊華相反,唐英年表示政府不會滿足於作為看守政府,短期內的事固然必須做好,亦「對比較長期的問題開展研究討論,為以後施政打好基礎」。
有所作為,力爭持續發展,為香港謀劃長遠是順應民心的做法。以六優產業的發展為例,迄今還停留在初步準備階段,但內地「十二五」規劃啟動後,步伐會加快,特區必須迎頭趕上,莫喪失先機,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