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閣下到公立醫院求醫,眼前的醫生黑眼圈比海洋公園的熊貓安安還大,口罩後面那張嘴不停打呵欠,說話氣若游絲,手指不停發抖,兩三分鐘後便「象徵式」斷好症開好方,請不要慌,更別責怪醫生敷衍病人,有違醫德,他或她可能已連續十幾小時不眠不休了。
如果吃了他或她開的藥不用叫白車送急症室,又或者他或她給你做手術,落刀沒搞錯位置,完事後也沒有留下一把剪子半截膠管甚麼的,恭喜恭喜,你又逃過了一劫。
但話得說在前面,要是覺得對方醫術還行,下次幫襯也許已人面桃花物是人非,他或她早已因為捱不下去,不是自己變成長期病患,就是蟬過別枝到私家醫院高就了。
關注醫生權益組織的調查發現,受訪公立醫院前線醫生每周平均工作六十五小時,一成二人工時超過八十小時,百分之三的人甚至做足一百小時,算下來,連幹七天每天都要做近十五小時。
這與「奴醫」何異?莫說費腦傷神的醫護工作,就算坐在家中玩電腦、看電視也吃不消,難怪有公院醫生自嘲從事的是「厭惡性行業」。
調查還發現,近八成醫生曾因過勞影響臨床判斷,約四成更因此釀成醫療事故。公共醫療撥款年年加,服務質素卻歲歲降,醫療事故醜聞愈來愈多,愈鬧愈恐怖,問題何時有個完?
可笑港府還不自量力,將醫療產業列入大躍進式的「六大優勢產業」宏圖,令問題雪上加霜。靠「奴醫」硬頂,公共醫療還能撐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