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聘護士僅治標 踢走庸官方治本

不滿醫管局挽留人才不力,香港護士協會決定發動「嬲爆」行動,醫管局不得不再一次臨急抱佛腳,匆匆宣布推出兩億元「救火」措施,包括增聘一千六百名護士,增加晉升機會及超時補貼,另外招聘資深護士擔任「帶教老師」,希望藉此紓緩「護士荒」,消弭護士革命。可惜,護協認為當局的回應力度不足,搔不到癢處,周三如期發起抗議行動。

醫管局發動「銀彈」攻勢無功而返,並不令人奇怪。表面上,公立醫院增聘護士數量不少,但這麼多護士到底從何而來?本港今年總共約一千三百名護士畢業,即使全部被公立醫院吸納,仍然缺額三百名之多,要想從私家醫院撬走人手,何異於虎口拔牙。再說,根據往年經驗,已畢業的護士未必全部投身護士行列,其中有不少人轉行。很明顯,當局誇口增聘一千六百名護士,無非是信口開河,充滿「水分」。

其實,公立醫院今年增聘護士,主要是填補人手流失及應付新增服務。去年公立醫院共流失九百多名護士,大都是資深人士,而醫管局增聘的主要是剛剛走出校門的新手,兩者的經驗、工作效率無法相提並論。醫管局亦承認,即使新增一千六百名護士後,要應付日常護理服務量,仍然欠缺一千人手。如果說,過去公立醫院是十個茶壺六個蓋,增聘後,充其量是十個茶壺七個蓋,依然無法改變前線人手捉襟見肘、壓力爆煲的現實,公共醫療的質素勢必每況愈下。

最大的問題在於,私家醫院不斷擴充服務,必然繼續向公立醫院挖角。由於私家醫院待遇較好,在市場機制下,可以說想要多少人手,就有多少人手,如果醫管局以為稍稍增加超時補貼就可以挽留人才,恐怕是一廂情願,到頭來,無論公立醫院如何培養人才,最終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正如護士協會負責人指出:醫管局留不住人才,一方面不斷「輸血」,一方面不斷「出血」,這解決不了問題。

古人說,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對人如此,對醫管局亦如此,公立醫院護士荒問題存在多年,無奈當局掉以輕心,長期愛理不理,事到如今「治已病」,只是一個「下醫」而已。更可笑的是,當局明知公立醫院嚴重欠缺人手,卻頭腦發熱鼓吹發展醫療產業,令問題雪上加霜,最近當局緊急限制內地孕婦來港產子的服務數量,將「財神」拒諸門外,就是典型的例證。

由於港府窮得只剩下錢,近年應付危機的主要招數,就是花錢消災,預算案危機如此,護士荒危機亦如此。事實上,公共醫療撥款幾乎年年增加,遠遠超過人口增長的幅度,新年度增至近四百億元,並不算少,但公共醫療的弊端非但未能解決,反而愈來愈多,愈來愈嚴重,說明問題的根源不在於資源多少,而在於資源錯配,在於管理無方。只有裁撤庸官,整頓醫管局的管治架構,才是治本之道。

俗話說得好,能用錢解決的問題,就不是甚麼大問題。護士組織如期上街抗議,證明當局企圖以銀彈收買人心的如意算盤,完全打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