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朝廷無規制 地方任發揮

紅朝毛皇帝生前被稱頌為「偉大領袖」,他的接班人華國鋒則被稱頌為「英明領袖」。不過,這位「英明領袖」在位才幾年,就被鄧小平等逼下台;其「英明領袖」的稱頌「消失」得更早,大約在鄧復出沒多久就不見了。

毛皇帝仙逝後,遺體被保留,安放在北京天安門廣場一座極之堂皇雄偉的紀念堂內,「讓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世世代代瞻仰」。這種封建社會的做法是學蘇共「供奉列寧同志」的,然而早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就帶頭在中央的一項決議上簽字,死後遺體火化。不過,毛皇帝死時威望實在太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實在太熱愛他老人家了,沒人敢執行當年的決議。華國鋒接班後,立刻第一時間建成毛主席紀念堂,這是當時「最大的政治」,和他的皇位息息相關。

毛皇帝後,紅朝這些年又相繼走了不少「建立了豐功偉績」的大人物,包括鄧小平、陳雲等,他們都將遺體火化,學周相國將骨灰撒入大海;而「英明領袖」華國鋒則「中間落墨」,既不能保留遺體要火化,又不想撒入大海,而是要在自己的家鄉修墓安葬。

最近,內地互聯網爆出華國鋒在老家山西交城的陵墓已接近完成。此陵墓高踞山崖,宏偉壯觀,台階三百六十五級,設四大平台,墓形為五點五米高的石鼎,喻華國鋒五十五歲登基稱帝;石鼎乃巨大H形,乃華的普通話拼音開頭字母;陵墓兩側之山崖如「大鵬展翅」,氣勢不在毛皇帝紀念堂之下也。

如此規模建陵墓,當然是當地政府的決定。目前朝廷沒有關於「黨和國家領導人」建陵修墓的規制,「家鄉人民」、「地方政府」可自由發揮。對山西交城而言,幾千年才出了這麼一個「大一統」王朝的皇帝,當然要在陵墓上表現帝王氣派;而「大鵬展翅」格局想必也是有着風水「呼應」之考慮,須知當地早就流傳,華國鋒發迹得益於天山居士為其祖上選定「蜻蜓點水」之墓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