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推出土地建限呎住宅單位,聲稱藉增加中小型單位供應,紓緩樓市緊張。但干預是否奏效,在於政府出手之力度,加上小市民購買力的一方,能否對大集團的財力以及十三億人口中富裕人士購買力的另一方,作出有效抗衡。
十幅八幅土地,輕易由幾個大集團聯手包辦,中、小集團難爭一日長短。縱然可以,究竟為甚麼?做生意非為求氣、非為社會公義,只為求財。既然如此,倒不如投靠大集團博「分餅仔」,總好過冒險跟人家對着幹。
地皮被壟斷,將來建成限呎單位,呎價二萬元,五百呎單位盛惠一千萬,又是否一般打工仔承擔得起?市民參加「置安心」計劃,又如何能儲足首期?月入三幾萬元的小市民,又可憑甚麼戲法把三、四成首期變出來?
但是,千萬元細小住宅單位,不愁無人問津。十三億同胞中先富起來的大有人在,百中有一欲來港買樓,客源已是本地需求的幾倍。同胞們嚮往香港法治及對私產保障,把現鈔化作香港住宅單位,等同把一桶金存放於最安全的地方,即使將來「有乜三長兩短」,亦不致全無「揸拿」。
此乃本港物業對內地人最吸引之處。是故,購買後不少作長期持有,且不會把物業出租,免生枝節。一旦中小型住宅單位亦成搶購對象,不管政府加推多少地皮,對市民買樓難、租樓貴根本全無幫助。惟今解救之法只有一個,就是復建居屋,把住宅市場一分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