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看今朝:「八十後」的未來

「八十後」有兩重意思:第一,它表面上泛指生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青年,裏面沒有任何潛台詞;第二,它道出一個深層次問題,反映這個世代的青年面對二十一世紀經濟機遇與挑戰的挫折感。

「八十後」差不多糾纏在本年度所有政治民生議題上,幾乎在每一個場合、每一件事情上,都可以看到「八十後」的身影,無遠弗屆。「八十後」以鬥爭和苦行,在高鐵一役中竄紅,迅即成為今年的主角。不過,「八十後」的前景卻不如他們的行為突出。有研究說,普遍「八十後」對社會流動狀況感覺悲觀,「八十後」產生時不我與的失落感,於是一腔憤怒都訴諸於對建制的抗爭上。

然而,無論是鬥爭還是苦行,都只是喚起市民關注的權宜手段,還是持續性和建設性不足的。民間人士往往只看到「八十後」稍有激進一點的行動,便會以偏概全,把青年統統標籤為不事生產或專搞破壞的滋事分子,「八十後」的壞孩子模樣就是這樣來的。

有人認為,上一代人的成功,不僅是賴以為成功之道的默默耕耘,還有他們建立出一套能夠保護自身利益、旁人亦難以侵犯的結構,而這結構正是現在「八十後」雄關難越的雷池。

事實上,每一代人都會為自己的一代設計最有利自身利益的結構,這是尋常不過的事。「八十後」的鬥爭並不可能持久,他們也要面對現實,與其只玩鬥爭,倒不如花時間建立一個只屬於當代人的新結構,突破現行結構下既得利益者的阻撓,並讓廣泛民眾皆願意接受的新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