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芝蓮終於食回人間煙火,回歸基本了。最新版《米芝蓮指南香港澳門2011》最大特色,就是讓平民美食升呢,一盅兩件、咖喱牛腩與鵝肝、魚子醬齊上金榜,下里巴人跟陽春白雪同現大雅之堂,實在可喜。
平靚正乃衡量美食的第一原則。平者,物有所值;靚者,材料正宗;正者,廚藝精湛,三位一體,豈不美哉?這與價錢高低並無直接關係。既然有飲食文化之說,用錢衡量文化不就變成沒文化了嗎?當然,一分錢一分貨永遠是消費者心中的硬道理。
廣東人最實際,美食者,食過翻尋味也。能讓米芝蓮老饕回頭幫襯的,必有過人之味,本港的「摘星」食肆肯定是信心保證。味道產生魅力,正是美食奧妙所在。然而,米芝蓮只是個標籤,香港出品要吸引全球老饕,必須有自己的特色。
提到台灣,你一定想到台北夜市琳琅滿目的小吃,如蚵仔煎、豬血糕、大腸麵線;到了北京,自然要嘗嘗當地人叫「碰頭食」的炸糕、驢打滾和爆肚;上廣州,你肯定會來碗荔灣艇仔粥或正宗沙河粉。
香港最出名的當數以絲襪奶茶、菠蘿油打響名堂的港式茶餐廳,還有靠材料新鮮,價廉物美夠鑊氣贏得美譽的大牌檔。只可惜,茶餐廳文化牆內開花牆外香,在內地和台灣等地已經成行成市,在本港反而鬥不過美式快餐連鎖店一類過江龍;大牌檔更慘,因港府停發新牌,早已買少見少,幾乎成為絕響。
連美食天堂招牌都保不住,港府還吹噓要搞「六大優勢產業」,用一句與食物有關的俗語形容,就叫「唔臭米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