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個極為前瞻性的議題引起探討:北京可邀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擔任國家副主席,以邁向統一大業。此議用意良善,但現實上不可行。台灣藍綠對峙,陰謀論滿天飛,「反中」是民意主流,即使馬英九成功連任總統,他和國民黨都不可能接受這個安排。
但是,此議題現在不可行,不代表未來不可行。兩岸關係的發展,應有前瞻思維與創新觀念,以突破兩岸政經分離的發展困局。請台灣有威望的人士任北京領導人是一種氣度,也展現對台灣的尊重與包容。
南北朝時期,北魏已有「交聘互市」:互市乃兩國經貿交流,交聘指雙方官員互訪制度化。此政策延續發揚,有助全國統一,增加交流,成為流血最少、統一基礎最堅實的範例。現在以史為鑑,以古鑑今,北京若能邀請台灣孚眾望人士為領導人,可讓其有實質參政議政的職責,而非僅作花瓶、統戰之用。
兩岸最大差異乃是制度之爭,今後應縮小分歧,共同努力達致目標,並以共同智慧來建設大中華。現在,可推行的是省市地方的交流,延聘台灣精英參與建設。例如杭州的文化創意園區便邀請了台灣的文藝作家進駐,在如詩如畫的境地啟發思維,為杭州的文創領域注入新生命。
兩岸競合不要好高騖遠,應先易後難,順情順理前進;兩岸事務應有創新思維尋求突破,建立首長互通渠道,促進民意代表互動;兩岸合作也應相互借鏡,如台灣成為科技王國的經驗與漁牧農業的成就,都值得大陸取其精華;大陸還可為知識分子提供更大的國際舞台,如林毅夫現成為世界銀行的資深副總裁,台灣的鄉親們便與有榮焉。
深化兩岸的交流,有待膽識與勇氣,跨出前瞻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