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看今朝:請美國好自為之

內地十月份消費物價指數同比上漲百分之四點四,創兩年多以來的新高,其中,食品價格更上漲逾百分之十。內地物價持續上漲,不僅為內地造成通脹風險,香港市民也難以避免要再抵受一回食品加價潮。

造成這次通脹原因眾說紛紜,但大抵離不開三個原因:第一,是國際熱錢充斥帶來的物價上漲,主要反映了後經濟危機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實行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令熱錢不斷流入新興市場,中國政府需要就此發放大量基礎貨幣,來阻擋人民幣價格受到熱錢衝擊,這就為內地帶來不小的通脹壓力。

第二,是由熱錢炒作帶來的投機囤積。有學者認為,由於某些利益持份者為抑制通脹造成的損失而囤積和炒賣食油、穀類和棉花等非急需物品,正是促成物價繼續上漲的原因之一。

第三,也是坊間認為造成通脹的最大因素,就是大宗商品價格創新高導致的物價上漲。美元持續貶值,促使了很多產品價格上漲,進一步推高了通常以美元標價的大宗商品價格。現時,資源、黃金價格處於高位,棉花價格更處於一百四十多年來的最高點,大豆和玉米價格今年的漲幅也達到百分之二十七和三十九。

最近我還聽到一個說法:大宗商品價格創新高,實際上反映市場沒有足夠的主要大宗商品供應來滿足不斷增加的需求。現時美國經濟還未完全恢復,情況猶見如此,如果美國經濟真的復甦,商品供應遠遠應付不了急升的市場需求,通脹將更見嚴峻。

美國經濟牽一髮動世界全身,請好自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