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馬英九外訪打瞌睡

馬英九上任後主張「活路外交」,也就是在兩岸關係的密切發展下,與北京互相尊重、互不挖牆腳下的外交,讓台灣的外交有了較寬闊的空間,保存了邦交國,也可參與非主權性質的國際組織,這應是馬英九傑出的政績。

在此基礎上,馬英九頻頻出訪。近日出訪南太平洋島國馬紹爾,此行稱之為「太誼專案」,但由於日常行程太緊湊,人非機器,總有倦怠之時,馬英九經不起長途跋涉之辛勞,在馬紹爾總統的國宴中打瞌睡,被記者攝入鏡頭傳回台北,綠色媒體責難馬英九應該好好衡量自己的體力出訪友邦,不要有失禮之處。

作為元首其行動都攤在陽光下,馬英九為台灣奔走拓展外交、穩固友邦,風塵僕僕,媒體沒有尊重之心,反而責難之,此乃台灣媒體文化最鋒銳的一面,也是最無情的一面。

其實,馬英九在重要場合中打瞌睡已不是第一次,乃因國事如麻,他平時分秒必爭,盡最大的努力去完成繁難的公務。記得他在台北市長任上來港演講時表示,他一天有二十多項的會見及會議,現當了總統更加繁忙應是可預料的。

只是馬英九的奔走參加大小活動,消耗了體力,倦怠不堪,卻未能展現在政績上,以致他的勞碌沒有獲得同情理解。因之外界建議他應有總統的高度,安坐在總統府內為國家大事運籌帷幄,而不是東奔西走消耗在無謂的剪綵應酬活動上。也有人解讀他如此熱衷於活動,與民眾接觸乃為選票計,心中想的總是競選,為選舉而鋪墊努力。

無論馬英九是忙於國事或是為博取選票,運動成性的馬英九也應理解機器亦有疲乏之時,何況已過半百之齡,身體非機器,應多加保重,才能走長遠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