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不全往績劣 垃圾徵費隨時垮

香港人均垃圾量冠絕全球,垃圾圍城近在眼前,無奈無能政府百事哀,既無法擺平興建焚化爐及擴建堆填區的阻力,源頭減廢又光說不練,惟有打垃圾徵費的主意。詎料人算不如天算,今明兩年俱是選舉年,建制派不敢硬撐,港府欲速則不達,拖拉十多年的垃圾徵費計劃隨時推行無期。

眾所周知,區議會選舉即將在年底舉行,明年更是立法會選舉年,經過兩次立法會補選,建制派形勢大好,自是不希望節外生枝,垃圾徵費爭議大、反對聲音多,被視為燙手山芋不足為奇,不管環境局如何要求議員們「開快車」,務求在現屆立法會會期內完成立法,但若建制派不配合,刻意拖延,便隨時要推倒重來,留待下屆立法會再議。意味原定二○二○年實施的徵費大計,或拖足廿年都未能成事。

當然,如果垃圾徵費得到全民支持,即使選票多麼要緊,政黨也不敢胡來,但現實恰好相反,垃圾徵費由醞釀到落實再到提上立法會皆疑問多多,尤其是如何執法、有甚麼減廢配套配合,港府語焉不詳,這也是議員們膽敢與港府討價還價的底氣所在。須知道,當局雖然可對非法棄置垃圾者處以罰款,但執法是個大難題,若有人為了躲避徵費而不惜棄置垃圾於樓梯後巷、大街或者垃圾桶,當局是否有足夠人手監察和檢控?港府連控煙酒的執法都雷大雨小,垃圾徵費的效果會否適得其反,甚至釀成公共衞生危機,誰人說得準?

更不堪的是,港府口說徵費計劃推出後,十年就可以減少四成固體廢物,彷彿萬能一般,然而小學生都知道,減廢除了必須從源頭入手,更須有全面的回收設施配合,可惜現時的回收政策天殘地缺,回收業半死不活,單是推行了廿多年的「三色桶分類回收」也被揭發有名無實,收回所得最後又是送往堆填區。何況改變市民習慣不可能一蹴而就,當中需要教育和宣傳,港府有做好這些本分嗎?

事實上,港府搞環保的往績一塌糊塗,很難令人對垃圾徵費投下信任票。就以推行十三年的建築廢物處置收費計劃為例,正因為港府執法不嚴、無監無管,建築廢料不但沒有減少,胡亂棄置的情況反而變本加厲,棄置黑點區區皆見,新界非法傾倒泥頭比比皆是,不少黑點更淪為垃圾崗、老鼠竇,嚴重影響居民生活,當局依然置之不理。更別說最近推行的「四電一腦」徵費計劃亂象不斷,當局只欽點及資助一間回收商提供上門回收服務,結果在求過於供下,回收場地很快就告爆滿,垃圾圍城尚未解決,「廢電圍城」的失控場面已悄然上演。

環保環保,多少徵費假汝之名而行。這些年來,膠袋要徵費,排污要徵費,建築廢料要徵費,購買電器電子產品要徵費,遲點連塑膠樽和玻璃樽都要按樽徵費,簡直到了欲徵之費,何患無詞的地步。港府一味寓禁於徵,卻全無配套支持,怎麼可能不是事倍功半?如今連建制派都拒絕保皇,說到底是咎由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