屢被批評為「衰過廉航」的國泰航空果真向廉航市場進軍,昨日公布斥資逾四十九億元收購香港快運所有股權,交易料於本年底或之前完成,意味本港四間航空公司之中,國泰掌控其三,儼然巨無霸,令人側目。港府對國泰的壟斷行為至今未置一喙,「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欺客惡行恐怕愈演愈烈。
國泰收購快運的消息早已傳遍市場,昨日終於成為事實,市場對此毀多譽少,大多認為作價過高,收購或對國泰本已疲弱的財務增添壓力,裁員潮料陸續有來。乘客則最憂慮壟斷問題,恐日後「無得揀」。事實上,國泰與快運現時合計於香港機場佔據過半客座量,以港人最熱衷的日本航點為例,國泰佔比達四成屬全港最高,其次是約佔兩成份額的快運。國泰收購快運後,日本直航航點即時大幅增加一倍至十五個,稱霸日本航線,在幾乎沒有競爭對手的情況下,國泰固然可肆無忌憚提高票價,更可減少快運直航航點逼乘客回流國泰,立法會議員要求競爭事務委員會及民航處關注事件,不可謂沒有道理。
很可惜,香港雖已引入《競爭條例》,「第二行為守則」亦列明擁有相當程度市場權勢的企業,不得濫用有關權勢損害競爭,但競委會一直被譏為無牙老虎,即使過去三年收到逾三千宗投訴,真正控告只有三宗,從來沒有上市公司被告,早被質疑只敢針對小企業,不敢打大老虎。正如學者指出,《競爭條例》存在漏洞,當局必須證明有關企業利用市場地位進行合謀定價、瓜分市場、限制產量或圍標等,才有可能干犯條例,目前國泰連收購交易都未完成,遑論證明犯法,尤其是法例列明電訊業以外的合併活動不受規管,更恍如為國泰頒下免死金牌。
更不得不提,港府施政一直向大財團傾斜,旨意港府打大老虎,無異於緣木求魚。舉個例子,競委會曾建議港府不要與兩間電力公司簽訂新的長期協議,並建議開放電力市場,但當局依然與兩電再簽訂新的《管制計劃協議》,為期更長。一節見則百節知,國泰是本港最大航空公司,議價能力極高,就算不斷被乘客投訴服務欠佳,國際排名又斷崖式暴跌,甚至曾被歐盟裁定觸犯歐洲競爭法而須罰款,港府依然不敢動其分毫。民航處去年底撤銷對民航公司徵收燃油附加費的規管,國泰即時宣布徵費,便被指為國泰打劫乘客荷包量身訂造,港府高官甚至化身國泰代言人,為其延誤、超賣等欺客惡行辯護;至於國泰爆出本港史上最大規模個人私隱外洩醜聞,港府表面上擺出嚴查姿態,實際上查無下文,可見港府助紂為虐,沒有公平可言。
當然,國泰能否完成交易,目前言之尚早,有律師代表快運中間控股公司的股東致函國泰,表示有意爭辯賣方就交易訂立協議,會否爛尾收場,只能拭目以待。最令人疑問的是,快運母公司為中資公司,國泰則以英資為最大股東,將本港航空市場拱手送予洋公司,真的沒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