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外勞的議題最近鬧得熱烘烘,港府有意為安老業界引入外勞解決人手荒,連過去禁止僱用外勞的資助院舍也有可能解禁,勢必衝擊本地勞工市場。如何既有效紓緩人手荒,又能確保本地勞工優先,更不會搶走現有家庭傭工,成為港府不能迴避的問題。
隨着本港人口老化加劇,二十年後每三人之中就有一名長者,安老服務必須大幅增加,人手不足問題亦必須盡快解決。現時政府資助院舍包括合約院舍、自負盈虧及津助院舍均全面禁止輸入外勞,私院雖可透過勞工處的補充勞工輸入計劃輸入外勞,但參與政府買位的部分仍然有所限制。業界一直抱怨請人難,港府對此則擺出束手無策的姿態,令問題一直陷入膠着。
最近,引入外勞的提議再次走入公眾視線,惟激起的爭議沒完沒了。繼早前勞福局局長羅致光直言容許外籍家庭傭工轉職至安老院舍,引發全港數十萬個聘請外傭家庭恐慌,鬧爆港府帶頭爭奪外傭,勢必拉高工資和導致日後無工人可用,羅局長不得不改口稱「外傭不可轉身成為輸入外勞的對象」。詎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當局有意放寬資助院舍聘請外勞,連買位私院都可全面解禁,結果又激起本地勞工團體反彈,批評變相用公帑補貼私人牟利機構。立法會議員形容港府未經深思熟慮就亂拋方案,藥石亂投,可謂一語中的。
順得哥情失嫂意,輸入外勞從來都是敏感議題,本地打工仔擔心飯碗被搶,必然反對,然而安老業界人手荒愈演愈烈,同樣是不爭的事實。究其原因,安老行業工時長、薪金低、社會地位不高,沒有新血願意入行,要從根本解決問題,必須從改善待遇入手。荒謬的是,港府不是不知道問題所在,去年曾撥款三億元予資助院舍為指定職位調整薪酬,卻又留有尾巴,容許機構彈性處理撥款,結果不少院舍陽奉陰違。港府對撥款不監不管,又無意為從業員設立資歷認可架構,這就難怪被人質疑無心改善業界待遇,作個關心狀無非為了引入外勞鋪路。
誠然,假外勞之手解決人手不足,最符合港府懶政作風。有團體要求當局先釋放婦女勞動力,再考慮引入外勞,但試想想,釋放婦女勞動力意味必須增加託兒服務等配套,以港產官僚之懶惰,引入外勞無疑簡單得多。問題是,外勞來港必須提供住宿,亦有語言不通等問題,更何況一旦外勞輸出國突然作出政策轉變,勢必令香港陷入進退失據的局面。年前菲律賓突然暫緩審批海外就業證明新申請,導致本港約千個家庭無菲傭可用,已是明證。
說到底,引入外勞不等於萬事大吉,更不等於安老問題就此消失。目前人口老化不斷惡化,每年更有數千名長者在輪候資助院舍期間含恨而終,加上殘疾及特殊人士的照顧服務同樣嚴重不足,港府若還不及早做好規劃,大手筆撥出資源應對,只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即使人手增加了,問題始終也有爆煲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