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污染勝獅城 這個排名真羞家

這些年,港府老愛跟新加坡比較,更自喻為「雙城記」,大有瑜亮之嘆,但隨着獅城發展一日千里,香港屢屢被拋在後頭,人家早就不屑跟香港競爭。單是最新公布的空氣質素排名,香港再一次輸給新加坡,可謂又一個恥辱見證。

空氣監測公司聯同環保組織發表最新空氣質素報告,由空氣污染問題最嚴重的國家排起,在七十三個國家及地區之中,排名最高、即空氣污染最嚴重的是孟加拉,冰島排在榜尾,代表空氣質素最佳。香港全球排名三十五,屬中前列位置,空氣污染情況「勝過」排名四十七的新加坡,甚至連台灣都不如。

調查還指出,香港微細懸浮粒子(PM2.5)濃度為每立方米二十點二微克,超出世衞標準約一倍。眾所周知,微細懸浮粒子是主要空氣污染物,港大早有研究證實,每增加十個單位的微細懸浮粒子濃度,自然死亡增加一成四、心血管循環系統疾病死亡增加兩成二、缺血性心臟病死亡增加四成二、腦血管中風死亡增加兩成四。香港死於路邊空氣污染所致的肺癌及呼吸道疾病人數,更是珠三角十一個主要城市之冠,簡直駭人聽聞。

空氣污染殺人於無形,然而港府除了每天公布路邊監測數據,在污染超標的日子提醒市民小心健康,還做過甚麼改善措施?誠然,歷屆政府都揚言要喚回藍天白雲,訂立的指標林林總總,可惜有姿勢無實際,空氣質素不但沒有改善,反而持續惡化。歸根究柢,港府搞環保徒具虛名,即使空氣質素不達標,官僚也毋須問責,對排污大戶亦沒有阻嚇性罰則,在得過且過的情況下,空氣質素每況愈下何足為奇。

港府有沒有誠意改善空氣質素,從一些例子已見端倪。香港空氣質素指標曾沿用二十多年,當局在備受批評之下,數年前不情不願制訂新指標,推出所謂的「香港清新空氣藍圖」及「空氣質素健康指數」,但新指標不僅與國際標準相差甚遠,甚至比部分第三世界國家還不如。環保團體多次要求採用相對嚴謹的歐盟標準,均被前朝政府拒絕,曾蔭權爵士亦因此被冠上「氣候逃犯」的諢名。

另一個例子,港府現正檢討空氣質素指標,被踢爆建議收緊可吸入微細懸浮粒子濃度至每廿四小時的每立方米五十微克,但同時容許超標次數由現時的每廿四小時九次大幅增加至三十五次,被詬病為修訂指標不是為了市民健康着想,而是為了讓大型基建通過環評報告而設。情況就如沙中線工程引致沉降,港府反而削足適履放寬沉降標準,讓工程盡快復工。港府以本末倒置的思維搞環保,怎麼可能有好結果?

不管怎麼說,空氣污染危害市民健康,令公營醫療百上加斤,而且嚴重削弱本港競爭力。近年愈來愈多跨國企業棄港而去,空氣污染正是原因之一,港府還不切切實實解決問題,一味空喊口號,厚顏地將自己和新加坡綑綁比較,不止貽笑大方,最終必然害人害己、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