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爛攤難收拾 明日大嶼無底洞

去年十月施政報告提出「明日大嶼」願景,填海一千七百公頃,耗資五千億港元。半年不到,填海面積減至一千公頃,填海成本卻大幅增至六千二百四十億元。難為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拍胸口保證港府「對控制項目成本有信心」而不臉紅,果然是不知道「醜」字怎麼寫。

「明日大嶼」為香港人描繪了一幅美好藍圖,彷彿只要填海造地,困擾香港多年的房屋「痛點」可以一鼓而平,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另一方面,香港的老對手新加坡填海造地方面的成功經驗,也為港府填海大計提供了佐證。問題是,橘越淮而枳,香港畢竟不是新加坡,新加坡做到的事香港未必做得到,原因在於兩地政府不同,新加坡政府強政勵治,劍及履及,效率驚人,反觀港府凡事拖拉,胡混度日,不管多麼美好的計劃,最終都被拖到荒腔走板,面目全非,本地大型基建無一不延誤,無一不超支,就是最佳的說明。

以廣深港高鐵香港段為例,深圳至廣州段一早通車,香港段則一拖再拖,去年才通車,單位成本比對方高出多倍,以至有世界「最貴高鐵」之譏;再看中環灣仔繞道計劃,當初預算二百八十億元,最終耗費三百六十億元,通車時間延誤兩年;千億鐵路沙中線淪為豆腐渣工程,說好的今年通車已變成遙遙無期;更不說元朗建一條短短的行人天橋而已,成本預算竟然高達十七億元,令人咋舌。想想看吧,基建無論大小都淪為公帑「黑洞」,而明日大嶼計劃規模史無前例,尚在紙上談兵階段成本已激增逾倍,最終若付之實施,成本必定是天文數字,有人預言港府將因此計劃而破產,絕非危言聳聽。

不得不說的是,以港府官員之無能,連當年財政預算案尚且同實際情況相差十萬八千里,何德何能去預測二十年甚至三十年以後的事情呢?這種成本預算本來就沒有任何參考價值,由於填海計劃出籠後劣評如潮,反對聲音不少,政府更有低估成本、高估收益的強烈誘因,一旦騙得市民同意實施計劃,「洗濕個頭」,屆時政府要求追加開支,將庫房變成提款機,納稅人就只能肉隨砧板上,別無選擇,後悔都來不及。

明日大嶼計劃落得「明日大愚」之譏,除了成本昂貴,還有其他多方面的問題。環保組織指出,香港並非無地,新界地區的棕地達上千公頃,多被用作臨時貨櫃場,政府沒有理由捨近求遠,一方面坐視大片棕地被廢電子產品污染,一方面破壞海洋生態。香港多颱風氣候也是一大憂慮,去年「山竹」襲港期間,海平面平均漲高三米,狂風捲起巨浪更達十多層樓那麼高,不少樓宇及街道淪為澤國,一旦填海造城抵擋不住超級颱風的考驗,隨時釀成人道大災難,後果不堪設想。

市民並非絕對反對填海造地計劃,而是對好事也辦成壞事的無能政府沒有信心,在這麼多基建爛攤子未收拾之下,在港府未能證明自己的誠信之前,任何大型填海計劃都不值得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