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本港天氣酷熱難當,打破高溫持續天數最長的歷史紀錄,比天氣更加熾熱的是樓市,已連續破頂二十五個月,創下歷史之最。在這種情況下,港府有意推出樓宇「空置稅」,欲增加樓宇供應,看似煞有介事,其實是一場騷,顯示港府正在「做事」而已。
追逐最大利潤是資本的本質,發展商有地不蓋樓或者建完樓卻「惜售」,人為製造樓源緊張,有意推高樓價,世界各地並非罕見,而地產獨大的香港更不會例外。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日指出,截至今年三月底已建成但未賣的一手樓單位有九千個,相較於每年一萬八千個的新供應目標,他認為空置數量較大,影響政府努力造地的有效供應,他透露運房局對一手樓空置問題的研究已接近尾聲,結果將很快公布。
港府磨刀霍霍,欲以空置稅打擊囤樓居奇,出發點無可厚非。問題是,何謂「空置」卻不容易下定義,正如有人指出,部分已建好但未獲當局發出「滿意紙」的單位,以及正在裝修的單位,都被計入「空置」,一旦刨出這部分單位,空置單位將大幅減少。再說,新盤推出後總有貨尾單位,要麼位置不好,要麼樓價偏高,這是發展商蓄意「空置」抑或市場暫時消化不了,恐怕極具爭議。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發展商總有辦法化解港府的樓市新招,有人擔心「空置稅」隨時弄巧成拙,非但解決不了一手盤「惜售」問題,反而將負擔轉嫁給消費者,進一步刺激樓價上升,而觀乎港府遏抑樓市的往績,這樣的擔心顯然不是多餘。
這些年來,港府推出的所謂「辣招」不可謂不多,名目不可謂不繁,結果樓市非但沒有降溫,反而高處未算高。原因不難理解,一方面辣招之下,市場上房源減少,刺激樓價上升;另一方面,只要市場看好未來樓市,購樓者不在乎付出重稅。連港府亦不得不承認,現時整體樓價較九七年高位仍高出百分之一百一十七,僅今年首四個月已升百分之七,遠遠脫離一般市民的購買能力。既然過去所有的樓市辣招都失敗,港府憑甚麼讓人相信「空置稅」有助穩定樓價呢?
事實上,空置稅並非甚麼新概念,前特首曾蔭權時代已經構思,上屆梁振英政府舊事重提,之所以至今只聞樓梯響,固然是顧忌發展商反彈,但更重要的是,本港整體樓宇空置比例大約百分之四,屬於自然空置情況,推出「空置稅」難免予人聊勝於無之感。「空置稅」束之高閣多年,今次港府從故紙堆中找出來,只能證明一個問題,那就是港府在房屋問題上已經黔驢技窮。
而推卸拓土無能的責任,轉移輿論焦點,則是港府推出空置稅的另一層考慮。最近港府提出十八項拓土建議供公眾諮詢,看似尊重民意,選擇不少,其實又是「拖」字訣,怕就怕本屆政府任期結束時也達不成拓土優次共識,如此擊鼓傳花的遊戲,大家看得還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