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署胡混十七年 一節見則百節知

十七年,嬰兒都長大成人了,康文署改建一個由堆填區修復而成的公園,竟然比養育嬰兒更艱巨,耗費十七年光陰依然十畫未有一撇,速度之慢,效率之低,令人瞠目結舌。見微知著,香港回歸以來一事無成,社會發展毫無寸進,一個康文署工程已說明一切。

審計報告早前檢視本港十三個已關閉並進行復修的堆填區管理狀況,發現部分情況未如理 想,尤以前醉酒灣堆填區改建而成的葵涌公園最不能令人接受。該堆填區早於二○○○年已完成復修,並計劃改建成佔地逾廿五公頃的葵涌公園,然而十七年過去,上址不僅仍未開放,甚至依然是爛地一塊,說是廢墟也不誇張。立法會昨日就審計報告內容展開公開聆訊,議員紛紛炮轟康文署嚴重失職,虛耗光陰,浪費人手和公帑,一言以蔽之,怎一個廢字了得。

面對議事堂炮聲隆隆,康文署官員例牌擺出意見接受、態度照舊的姿態。該署表示,原擬將上址由公園改建成高爾夫球練習場,亦已諮詢區議會,奈何向建築署遞交工程界定書後才驚悉方案不可行,原因是興建高球練習場需要在地下插入如蜘蛛網般的連續性圍網,地基必須有一定高度,而葵涌公園地下有很多堆填區舊管道,做地基有難度,甚至會導致沼氣外洩,故建議最終被推翻。如是者,十七年時光在兩個部門你推我擋之間被白白浪費。

顯而易見,不論是改建公園又好,興建高球練習場也罷,都是康文署信口開河的決定,不但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就連最基本的可行性研究也沒有做好,結果費時失事。更不堪的是,浪費了十七年光陰還嫌不夠,康文署竟然毫不知恥地表示新修訂計劃可望在五年內提交立法會撥款。換言之,改建工程前後最少要廿二年才能動工,何時落成更是未知之數。想當年,工程浩大得多的「玫瑰園計劃」由拍板至落成僅用了八年時間,「香港速度」令國際社會嘆為觀止,想不到回歸不過短短二十年,香港極速墮落,香港速度更與蹉跎歲月、龜行蝸步劃上等號,叫人情何以堪!

最諷刺的是,過去內地官場有所謂「拍腦袋決策,拍胸脯保證,拍大腿後悔」之譏,想不到今日在內地已不多見的鬧劇,反而搬了在香港上演。一節見則百節知,連一個小小地區工程也遷延十多廿年,港府提出的「土地大辯論」有可能為拓土建屋平息爭議嗎?何況港府議而不決、拖拖拉拉的施政老毛病廿年不變,由完成諮詢到真正有樓落成已不知是何年何月的事,屆時「五十年不變」恐怕也成為歷史。

一剎那光輝不代表永恒,香港這顆閃亮一時的明珠光輝不再,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事實擺在眼前,中央所託非人,港人治港淪為廢人治港,一國兩制變成自甘墮落、故步自封的代名詞。當深圳只是用了十年時間就變身成為中國硅谷,香港竟然虛耗十多廿年也建不成一個公園,對比何等鮮明。香港這一制不如內地那一制,已是彰彰明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