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別國能替代中國嗎

中美貿易摩擦主因是中國持續工業化,美國則去工業化,轉為金融化。在這個轉變中,金融化的美國企業依然賺錢,如蘋果手機,美國企業賺的錢遠多於在中國製造的眾多中國企業。美國的問題是,這樣不同的發展方向使美國的外貿赤字成為結構性的問題。在去工業化過程裏,美國一些企業利潤大增,但不參與金融化或在金融化市場競爭失利的美國企業便被淘汰,美國的產業工人也被淘汰。

解套的方法中,最王道也最可持續的是美國扭轉去工業化和金融化的發展趨勢,少數企業盈利受挫,整體經濟的收入與就業得益,美國的外貿赤字也可減少。這也是○八年金融海嘯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美國赤字經濟開的良方,目的更是調整全球經濟的結構失衡。特朗普與支持他的金融寡頭壟斷集團並不願意這樣做,於是他們採取其他損人利己的方法。一是逼迫別國減少對美出口,以此減少進口,也藉此擴大美國僅有的出口。二是藉金融危機破壞別國的金融與經濟,從而使資金流往美國,支持美國的泡沫經濟,也讓美國企業可以低價收購這些國家被嚴重低估的資產與資源。

歷史上美國與日本長期貿易摩擦的結果是破壞日本的工業經濟體系,用金融掠奪日本的積累財富。但美國的貿赤與財赤只增不減,轉變是中國替代日本成為美國最大逆差來源。歷史若重複,美國似是打擊中國來扶植別國來替代,從而維持經濟的不停泡沫化。但中國以外,哪個國家可作替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