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庸官治港

特區政府的決策能力弱,因此,防疫禁食肆堂食的政策錯漏百出,深為社會各界詬病。一如豁免入境隔離的政策,只是從文件層面,按自以為是的邏輯決策,不作具體的調查和與業界探索。

事實上,豁免入境隔離還應作核酸測試,測試結果為陰性者,還要防範測試不是完全準確的因素,仍然要對豁免人士的在港行動有所限制、有所記錄跟蹤。很可惜,特區政府各部門在豁免政策底下便放任不理,政府亦不予監督、檢查、追究。顯然是高層決策考慮不周,也不去監督執行,因而不能從執行過程的反饋來得到訊息以調整、修改政策。

禁食肆堂食是為了防疫,可是決策者離地,不明白香港在現時的運作中還有很多人要上班工作,有午膳需要,禁食肆堂食便把不少人趕往路邊進食,在酷熱天氣之下實在無人道,同時多人聚集亦構成傳播病毒的風險。決策不考慮實際情況,反映出決策是在辦公室裏進行,少數人拍腦袋決定,沒有徵詢執行部門和業界的意見。政策一出,問題即見,凸顯出政府決策的失誤。

當然,禁堂食引起的不便與風險較小,比不上豁免政策帶來第三波疫情的巨大傷害。但小事還是失誤,明顯地特區政府上層的決策能力低落,若不改變,便會是大小事一齊出現失誤,社會經濟要付出巨大的代價,典型的「庸官治港」了。

不過,至少在反應方面,特區政府還肯知錯改正。在豁免入境人士一事上,政府堅持不承認失誤,表現出官僚主義的傲慢與固執。現時有否修補漏洞,還是不得而知。而在食肆禁堂食一事上,社會反應強烈,連主張的專家也改口,政府被迫修改政策,開放社區中心作午膳場所,今日起更恢復食肆朝五至晚六可堂食,但把每枱人數限至兩人。

一、兩天內便調整政策,可算是從善如流,有利民生與防疫。只是,為甚麼開始時這麼糟糕?在決策過程中為甚麼沒有人提出異議?是否政府高層決策已變成如一些企業那樣,老闆話事,下屬只有賠笑附和,不敢據理力爭?

殖民地時代,香港決策有英國監督和政策研究支持。回歸後,政務官執政便缺監督與支持,此所以官僚主義橫行,大小決策接連失誤,特區政府的不作為與亂決策,便成為回歸之後香港發展的最大障礙。

禁堂食可以一下子調整,但更重要的全面檢測,特區政府的決策者還是抗拒。香港資源能力不足,為甚麼不請求內地支援?決策者的考慮是人命與香港經濟復甦重要,抑或是向反中排中者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