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士業近年良莠不齊,泥沙俱下,司機服務態度更是備受詬病。港府擬推出「扣分制」加強監管,回應民意訴求,用心不可謂不良苦。問題是,部分扣分事項「堅離地」,不是過嚴就是難以執行,結果又惹起司機團體強烈反彈。最怕港府一遇阻力即跪低,最終兩頭不到岸,治標不治本。
運房局指出,「扣分制」將針對十八項行為扣分,司機若濫收車資、更改咪錶、拒載、兜客或兜路將被扣十分,找贖零錢不足可能被扣三或五分,兩年內扣滿十五分即停牌三個月。儘管有關建議最先由的士業議會提出,市民亦普遍歡迎,但卻激起的士司機團體強烈不滿,擔心執行有困難。例如零錢不足被扣分是過嚴,司機和乘客對兜路的理解亦存在灰色地帶,形容以懲罰方式提升的士服務質素,只會造成惡性循環。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誠然,的士業服務態度不良已不是這一、兩天的事,司機揀客、拒載時有發生,早前更有暴力的哥向行動不便的乘客揮動鐵通而被警方拘捕。至於「黑的」劏客更是無日無之,甚至有司機使用偽鈔找贖詐騙旅客,加強規管可謂刻不容緩。然而亦必須指出,司機團體的擔憂並非無的放矢,有些乘客對道路不熟悉,司機很容易便陷入兜路疑雲,有理說不清;此外,找贖零錢不足是否等同濫收車資,當局語焉不詳,難怪司機感到疑慮。正如立法會議員指出,扣分制的大方向可取,但市民最關注的是司機駕駛態度問題,擔心扣分制治標不治本,甚至「殺錯良民」,不可謂沒有道理。
事實上,扣分制之所以激起司機團體反感,很大程度是因為的士業議會由業外人士和車主組成,未能考慮司機實際情況,結果外行領導內行,規管變成「堅離地」,加上港府遇事繞路走的陋習根深柢固,要是司機團體反對到底,港府能否堅持立法,令人疑問。說到底,加強規管的士業沒有市民反對,但扣分制必須清晰和合理,更重要的是提高罰則,目前法庭對「黑的」司機往往罰款數千元了事,欠缺阻嚇力,又因為業界沒有制訂黑名單,有案底司機仍然能夠輕易租車,結果劏客亂象愈演愈烈。
一個巴掌拍不響,的士業亂象叢生也同港府無能脫不了干係。一方面,港府拒絕再發新牌,導致的士牌價水漲船高,車租節節上升,肥了車行和車主,苦了的士司機,也令車主沒有改善服務質素的動力。另一方面,電子支付在內地大行其道而港府聲言要發展智慧城市之際,的士收費卻依然停留在現金階段,引發找贖不足和濫收車資爭議,港府推行創新科技不力,難道不需要負上責任?
有人說,的士是一個城市的名片,的士司機態度是好是壞,直接影響旅客對城市的觀感。在這個意義上說,香港的士司機距離合格還很遙遠。隨着網約車愈來愈受歡迎,優質的士即將加入競爭,的士司機再不提升服務質素,恐怕遲早遭市場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