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則變,變則通。近年來服務質素備受爭議的的士業終於自我改革,擬引入扣分制回應民意訴求,改善業界形象,此舉值得肯定,也為其他行業提供榜樣。
事實上,的士司機拒載、兜路、找贖不足、濫收車資等問題無日無之,不少市民搭的士曾遭遇不愉快,提起都是一肚子火。警方放蛇,也一再捉到濫收車資的司機大佬。官方數字顯示,針對的士司機服務態度的投訴近年呈上升之勢,而的士業界雖然強調行業形象沒有想像中糟糕,但也承認業內確有壞分子,「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在這種情況下,業內要求當局加強監管的聲音上升,更建議引入扣分制,增加對無良司機的阻嚇力。
真正觸發的士業危機感的可能不是滔滔民意,而是迎面而來的競爭。隨着網絡發展,網約車成為大勢所趨,白牌車及豪華型的士受到市場青睞,儘管當局在業界壓力下,限制「過江龍」優步的市場准入,但新的行業態勢阻也阻不住。當市場上多了選擇,還有多少人願意貼錢買難受呢?的士業再不與時俱進,改善服務質素,被消費者徹底拋棄只是遲早的事。
有競爭才有進步,從這個角度看,的士業改革是「倒逼」出來的。根據扣分制方案,的士司機兩年內被扣滿十五分,就要被吊銷牌照三個月,而濫收車資、拒載等行為可以扣十分,找贖不足可被扣五分,有關方案明年初提交立法會討論。目前來看,雖然的士業內對扣分制仍有不同意見,亦有立法會議員認為現有方案不足,應將司機的服務態度納入扣分制,更有人質疑停牌三個月的阻嚇力有限,但這些屬於枝節問題,在主流民意均樂觀其成下,相信有關方案將會順利通過。
平心而論,談到的士業服務每況愈下的問題時,業內不思進取固然要負起責任,交通主管部門長期無所作為,更是難辭其咎。這些年來,不管市民對的士業有多少怨言,當局卻採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不做事的態度,主動放棄監管之責,令部分司機有恃無恐,拖累整個行業。今次若不是的士業主動建議引入扣分制,恐怕港府仍然繼續坐視不理,放任自流。
但也必須看到,服務質素下跌的並非個別行業,而是香港普遍現象,的士業只是其中之一,最多是較為惡劣而已。香港服務業人員普遍欠缺笑容,早已是公認的事實;近年中港矛盾惡化的源頭之一,是不少名店只願服務財大氣粗的內地客,卻將本地消費者晾在一邊;更不必說零售業「以錢代両」、坑蒙拐騙等醜聞不斷,旅遊業強迫購物也是屢見不鮮,更一再發生導遊罵客甚至「激死人」事件,旅遊業由盛而衰,豈是無因。
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的士業走過了最好的光景,不得不救亡圖存,其他服務性行業又將如何?正如那句著名廣告詞:「今時今日,咁嘅服務態度點得o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