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一個卜卜脆、香噴噴的菠蘿油,都有可能影響健康?事實正是如此!消委會測試發現十八款人造牛油中含有「環氧丙醇」,當中十六款更檢出污染物「氯丙二醇」,前者含有基因毒性及致癌物,後者則損害腎臟功能及男性雄風。問題食品層出不窮,消費者防不勝防,歸根究柢就是當局把關不嚴惹的禍,說港府草菅人命一點都不誇張。
一般人未必知道環氧丙醇為何物,通俗地說就是反式脂肪,或稱氫化植物油。上世紀初,反式脂肪曾經是一大科學發明,逐漸被廣泛應用於食品製造,除了其成本低廉,有助延長食品儲存時間,更可改善食品的口感,可以說,食品愈是色香味俱佳,愈可能使用了包括反式脂肪在內的食品添加劑,愈可能危害身體健康。事實上,隨着時間推移,科學研究已證明反式脂肪對健康構成很大威脅,如增加冠心病的風險、影響女性生育能力、導致食用者脾氣失控、易怒等等,亦因此,世界衞生組織及各地衞生機構紛紛要求食品製造中減少直至禁用反式脂肪,以美國為例,大約十年前加州率先禁用反式脂肪,到了一五年,全美都全面禁止。
香港自詡國際大都會,港府官員言必稱與國際標準接軌,理應在食品監管上與時俱進,採用最嚴格的標準,可惜事實恰恰相反。今次消委會發現十八款人造牛油含有致癌物及污染物,相信還只是冰山一角。這些年來,市民將多少問題食物吞落肚,因此引發多少健康問題,導致多少人患病甚至提前死亡,全部都是未知數。更可怕的是,本港的食安檢測極為落後,不是沒有標準,就是遠遠低於外國標準,譬如環氧丙醇就未納入檢測清單,留下極大食安漏洞,商家使用有關致癌物製造食物,根本處於無王管的狀態。
這種情況經常發生,記得多年前內地爆發毒奶粉危機,香港也被波及,最終揭發本港食品檢測未納入生產毒奶的「三聚氰胺」,這就導致毒奶長驅直入,危害眾生,而沒有標準甚至成為港府推卸監管責任的擋箭牌。人們想知道的是,為甚麼港府不緊跟國際最新資訊,完善食安標準呢?甚麼時候才能改變「不見棺材不掉淚」的補鑊作風呢?
同樣令人憂心的是,隨着市民食安意識的提高,食品標籤中可能逐漸少見有害健康的添加劑,但不標籤不等於不存在。本報兩年前已專題報道目前食品安全標籤存在漏洞,人造牛油內反式脂肪含量未必於標籤內清楚顯示,增加消費者的健康風險,問題是當局掉以輕心,充耳不聞,即使食品標籤弄虛作假,也可以輕易蒙混過關。
「食得是福」的說法顯然過時了,「食得健康是福」才是人們的追求,恰恰在食品安全問題上,香港好似無掩雞籠,導致食安問題警鐘長鳴,各種怪病奇症層出不窮。港府有沒有將市民的健康福祉放在心上,已經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