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疲內需弱 中國空談轉型

中國經濟內外告急!以人民幣計算,中國九月出口按年下跌約百分之一,雖優於市場預期,但期內進口暴挫一成八,拖累整體外貿表現,同時顯示中央引導人民幣貶值後,令進出口活動顧此失彼,「十三五」經濟增長目標「破七」幾成定局。

「八一一」匯改後,人民幣一度急貶近半成,部分出口企業加快交貨,對出口構成一定刺激。不過,中國出口靠貨幣貶值拉動,經濟增長靠出口,不但獨力難支,更有違中國經濟結構轉型計劃。此外,中國官員重申人民幣不存在長線貶值的基礎,美國延後加息及美元轉弱,已令人民幣回穩甚至反彈,中國出口增長若主要依賴弱貨幣拉動,此舉既被動,亦未能提升產業長線競爭力。

中國整體產能過剩問題仍有待解決,未來十年是科技及產業升級轉型的關鍵期,高端製造業是「十三五」的重要經濟規劃之一,市場也期待相關利好國策出台。因此,中國製造業若能提升國際競爭力,將有助抵禦全球經濟低增長的負面影響,但始終外圍經濟變數太多,中國更須積極提升出口質量及創新,才是長遠保貿易增長的上策。

雖然中國上月出口跌幅顯著收窄,第三季每月也見改善,惟進口續有惡化之虞,反映人民幣貶值是把雙刃劍,利好出口的同時,入口價格上升,直接削弱進口需求。進口已連續十一個月錄得負增長,為金融海嘯以來最長的下跌周期,此跟同樣連跌多月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呼應,兩者均反映中國內部需求極度疲弱。中國經濟結構要由出口轉型至內需主導,未來有必要推出更多財政刺激措施。

另方面,上月貿易順差擴大近倍至三千七百多億元人民幣,但淨出口只是表面風光。以人民幣計,中國今年首三季出口跌近百分之二,但同期進口卻急挫近一成半,貿易順差持續高企,背後原因在於進口嚴重倒退,貿易活動實際陷入苦戰。環球經濟形勢末季一旦急轉直下,中國貿易夥伴需求急降,內地出口再度告急,高貿易順差相信不易維持。

中國於「十二五」後期,實質經濟增長已由「保八」調低至「保七」,底線甚至進一步降至百分之六點五。環球經濟復甦步履蹣跚,中國對出口以至內部消費也難寄以厚望,未來繼續靠政府獨力加大開支,來苦苦支撐經濟,「十三五」經濟增長目標「破七」已毫無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