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復興路遙 反思制度缺失

內地股市黃金周休市後,迎來十月遲來的「開門紅」,但與其他股市強勁反彈相比,只可用無驚無喜來形容。當股市已不用理會經濟狀況和企業盈利,只須看中央的手腕,股市便失去原有的功能,而救市的拙劣手法更凸顯制度及思維上的缺失。

中央欲使股市重拾活力,須定下明確的退出策略,並盡早重啟IPO,雖然難免讓股市短期再度震盪,但總比目前的癱瘓狀況強。

儘管處身金融不穩定因素的風眼,惟滬綜指過去一個多月在三千至三千二百點之間盤桓橫行,與期間全球股市暴上暴落成鮮明對比,這全是中央「穩定股市」的功績,但亦是暴力救市留下的後遺症。股民視三千點為「救市位」,見稍升已產生「畏高症」,令滬綜指逐步僵化,上海成交金額尚不及深圳,有國家隊撐場的藍籌股乏人問津,股民續向「中小創」衝鋒,顯示政府愈要管,投資者愈有心迴避。

場外配資和股指期貨曾被視為跌市的元兇,中證監近月的主要動作是清理場外配資,上月又將股指期貨判以無期徒刑,但股市仍是一池死水。作為國家隊指揮大旗手的中證金透明度低,何時入市和買甚麼股隨其喜好,更無明確退出策略;退市和IPO重啟都是被滅音的敏感字眼,動輒被冠以「造謠」罪名。

內地媒體和券商口徑只是一致唱好,外資論點不一,A股仍是否抵買見仁見智;高盛認為國家隊需再出資二千億元人民幣,才可穩住現水平。二千億元人民幣不算甚麼,以A股總市值四十多萬億元人民幣而言九牛一毛,過去兩個月外匯儲備用於干預匯市的金額亦已數倍之多,但錢是否花得其所才具意義。

盤活股市原意是發揮其直接融資功能,現卻來個本末倒置;企業融資渠道不但閉塞,更要花資金回購和增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重提中國企業債的高度風險,重啟IPO是重要一環;新股抽資一度數以萬億元計,故被視為與二手市場競逐資金來源。不過,新股市場先走向瘋狂,上市後升幅以倍計,才有後來的股市頭腦發熱。中證監對新股政策搖擺不定,意圖利用開閘和關閘操控資金流量,結果造成反效果;令人憂慮的是他日重開亦重蹈覆轍,小量放批卻製造供求失衡。

七、八月間內地股市愈救愈跌,現下「維穩」求仁得仁,既不是慢牛、亦不是慢熊,而是慢性自殺。A股長假後要「追落後」,但卻已與市場脫節。怕跌痛,可能永遠也不會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