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喻為歷年最重要的一次聯儲局議息,金融市場嚴陣以待,支持及反對加息兩大陣營勢均力敵,聯儲局亦左右為難,今日市場反應也難以逆料,惟金融市場具自身修復功能,將可重新找到平衡點。
美國具加息條件不容置喙,投資者亦分兩派,一恐夜長夢多,一盼持續低息環境不變應萬變,究竟是「最後一個壞消息」抑或「潘朵拉的盒子打開」,恐需時間來驗證。儘管上次加息已是接近十年前,但回顧過往聯儲局議息歷史,甚少惹起如斯爭議,近月金融市場的波動亦極不尋常。
聯儲局念念不忘加息,目的既不是遏止過熱的經濟,亦非對抗通脹的來臨,而是象徵由扭曲的貨幣政策回歸正常化,鎮痛短期要靠嗎啡,但又不可能長期依賴,所以才不惜強調今年內加息的必要性。
聯儲局委員本身亦沒有水晶球,中國經濟會否硬着陸?美國經濟是平穩向上或受外圍拖累?通脹預期是否過於樂觀?當然,聯儲局可按情況再調整步伐,甚至掉頭減息或推出新一輪量寬也不為怪;然而,踏出的第一步往往是最重要的,同時引發其他憂慮,對股市估值過高及中國經濟前景的擔心亦被放大,惟市場顯然過於重視時間性而忽略了幅度和緩急。
從另一方面看,中國經濟並非近期才開始變壞,甚至可能再跌宕三數年,聯儲局縱將加息延後三數月,亦不可能長期觀望再觀望,而且每月都有新問題湧現,上月是人民幣貶值,今個月是歐洲難民潮,若論隱憂更是數之不盡;雖然主要經濟體表現疲弱卻尚算穩定,更遑論有即時危機,聯儲局向來只管美國門前雪,其他的只是「噪音」而已。
未來全球經濟估計續處於「三低」狀況:低增長、低通脹、低利率,有別於過去六次加息周期,今次是「從零開始」,即使美國有秩序加息,息率仍是遠低於歷史平均水平。加息或不加息,都是一把雙刃劍,衝擊多大要時間來蓋印。一旦加息後,所有資產價值須重新計算;對投資者而言,最厭惡的是不明朗性因素尤高於風險,所以先行沽售證券資產是保險策略,心理影響大於實際,就如美國結束買債前後是雷聲大雨點小。
有些事情需要發生後才知後果,每項金融決策均是危與機並存,現在流於假設,例如新興貨幣會否再陷危機;新興市場貨幣貶值及資金外流早在加息前已是持續進行式,現階段毋須過度悲觀,何妨既來之則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