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語廣播:皇冠嘜郵筒該如何處置

郵筒事件最近成為了其中一個社會話題。事緣本港目前尚有五十九個鑄有皇冠標記或英國皇室徽號的郵筒,分布於不同地區仍在使用,而有網民聞說當局打算把那些標記遮蓋或磨掉,於是有人發起「守護皇冠嘜郵筒」活動,要求郵政署尊重歷史,保留舊郵筒的「皇冠嘜」。

網民的意見無可厚非,因為歷史就是歷史,掩不了,磨不掉,如硬要在那些郵筒加上「蜂鳥」標記而去掉那些「皇冠嘜」,確有點不倫不類。可是另方面,那些郵筒是屬於政府用品,當中牽涉到標誌的象徵問題,例如特區政府的區徽、所有紀律部隊的徽章、包括郵政署的標記,香港一回歸都須更改,要與殖民時代有所區別,這道理相信大家都明白。

故此,雖然全港目前共有約一千一百五十個郵箱供公眾投寄郵件,但其中部分仍保留着「皇冠嘜」,始終也不恰當。

對於網民的議論,郵政署回應稱,當局現正研究方案,更新古郵筒上的皇冠及英國皇室徽號標記,亦正同時研究保育古郵筒的最佳方法,有決定後會再公布。換言之,問題最終如何解決,當局還未有定案。

在此,筆者提出下列建議:首先當局可挑選數個最有代表性的英殖時代郵筒(甚至可透過公眾投票選擇),存放在博物館或作原地保留(不再使用,只作歷史景物);其餘的全部完整拆除,然後拍賣,讓有興趣的收藏家競投,拍賣所得的收入,可撥作香港文物保育或社會福利之用。這樣的處理,既可保留郵筒的原貌,又可惠及社群,不妨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