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恨鐵不成鋼

民進黨的對中檢討紀要,原本想以「憲法共識」作為兩岸對話基礎,結果此議題慘遭滑鐵盧。「憲法共識」的原創者謝長廷為之跳腳,三度批民進黨的對中政策,本來北京對謝長廷訪中後寄予極大的希望,希冀謝系主張能匯集成民進黨大陸政策的主流,但民進黨不願接受謝長廷之案且杯葛,以致謝長廷未能發揮影響力。

謝長廷訪問大陸後希望帶動民進黨正視民共交流的趨勢,現黨主席蘇貞昌扛不起來,謝長廷又難以分擔,着急之餘,痛批民進黨,實是恨鐵不成鋼。

過去謝長廷赴大陸訪問前後提出了「憲法各表」,他認為這是「讓台灣人滿意,中國能忍受,美國能接受的論述」,遺憾的是如此堪稱偉大的論述,卻不被黨接納,難怪謝長廷發火之餘,也痛批蘇貞昌沒作為。

現民進黨表示要展開中國政策大辯論,過去「華山論劍」論了無數回合,還找不出共識與結論,今後如何才能辯出結果,大家拭目以待。固然民進黨內各派系紛表支持,但重點是否能辯出接近主流民意的結果,民進黨須尋找一個有六成以上支持的共識,實有難度,現兩岸交流是主流,應也是共識,民進黨捨簡就繁。

民進黨給外界的印象在兩岸政策上是一個僵化不靈活的政黨,抱殘守缺不知進取,同時擁抱在深綠情懷中相互取暖,走不出台獨窠臼,如此的作為令國民黨釋然,因民進黨沒有理性進取的大陸政策,就不會成為強勁的對手。

民進黨的台獨黨綱凍不了,台灣共識凝聚不了,北京以為少數的幾個政治精英可以改變民進黨成為黨內改革的力量,都是過於天真的想法。北京動作愈大,民進黨愈趨保守,恐共症加上反共症齊發酵,民進黨的轉變是由內部而發,外部力量實難以撼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