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一九年十一月,長沙發生一宗震驚社會的自殺事件。女子趙五貞,其父開眼鏡店,她知書識禮,工裁縫、刺綉,友善鄰里。由媒婆撮合,父母包辦,許配給富商品古齋少東吳鳳林為繼室。她不願「填房」,又嫌吳年大貌醜,要求改變婚期,終以「擇吉已定」不允。十一月十四日,趙五貞用剃刀自殺於花轎內。
為此,毛澤東在報刊《女界鐘》等連續發表十篇評論文章,首篇《對於趙女士自殺的批評》,他寫道:「一個人的自殺,完全是由環境所決定。趙女士的本意,是求死的麼?不是,是求生的,趙女士而竟求死了,是環境逼着她求死的。」
毛澤東以上的話,是非常高明的,香港教育界、家長、防止自殺機構都必須以之為指引。香港據說一年有一千多人自殺,平均一天三個。近年來,少男少女對自殺真是「一觸即發」,或跳樓,或燒炭,有時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男一女相擁自殺。何苦來哉,大好青年,片刻完蛋。相親相愛不是這樣的,只要能夠生存,談情說愛何等愉快!
當時正值「五四運動」,全國知識界提倡「自由戀愛」,毛澤東得風氣之先,也就大力提倡。如今香港各界,就應留意青年男女有何不如意事而會走上自殺之路。工作細緻一點,可以打救不少人。毛的文章也可廣為傳播,甚至作為教科書課文。
香港自殺率高的原因,關鍵是青少年即使有份工作,也看不到美好前途。尤其住房,奮鬥十年也解決不了,男女想要結婚還得住在父母房屋內。怎樣解決?你問我,我問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