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年八月十八日,鄧小平在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發表《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講話,提出了政治體制改革。可見,中共提政改相當早,和推行經濟改革幾乎同步。但三十年來政改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而且還不是樓梯總有得響。有很長時間,政改盡量不提,要提也是輕描淡寫,一帶而過。海內外輿論也早達「共識」,中共幾無可能真搞政改也。
一九八○年鄧小平提出政改,所借者乃「思想解放運動」的餘波,也有對文化大革命的餘悸。四人幫垮台、鄧小平復出那兩、三年內,中共所有「撥亂反正」都是靠黨內外思想解放推動,斬將過關。這時民間首先提出政改,把它稱之為中國要實現四個現代化的第五個現代化。一九八○年,鄧小平雖已大權在握,但華國鋒還在台上,還是黨中央主席、軍委主席,為了最終扳倒老華、徹底否定文革,推翻「兩個凡是」,鄧小平和中共必須進一步清算毛澤東的極左路線及「晚年錯誤」,其中就是毛澤東的專斷獨裁、破壞黨內民主及由此形成的「封建社會的人身依附關係」等等。鄧小平的「八一八」講話就是狠批了這些東西,且由此「引出」了政治體制改革。這個問題事實上更多的局限在「黨內生活」層面,局限在黨政領導體制內,和中共的「黨領導一切」的政治體制沒有關係。
過了幾年,一九八七年中共召開十三大前後,鄧小平又談論了幾次政改,主要思想是政改和經改不可或缺,只有政改才能最終保住經改。為此,中共成立了中央政治體制改革研究室,擬出了一些具體方案。然而,那段時間,因「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不力」以及引起「政治動亂」,導致鄧小平欽定的兩位總書記下台,該研究室隨之也被撤銷,至今未見復立。因此,比起上述背景,如今無論哪位中共領導人再高唱政改,信誓旦旦,慷慨激昂,都顯得人「微」言「輕」,此乃另類「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也。